【集合框架LinkedList底层添加元素机制】

发布于:2025-08-20 ⋅ 阅读:(17) ⋅ 点赞:(0)

在 Java 集合框架中,LinkedListArrayList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线性表实现。如果说 ArrayList 像一个可以伸缩的“盒子阵列”,那么 LinkedList 就像一条由“节点”串联而成的“双向链条”。

今天,我们将深入 LinkedList 的源码,一步步剖析它作为双向链表的精妙设计。通过这篇解析,你将彻底明白 LinkedList 是如何通过 firstlast 指针,高效地管理元素的。


一、LinkedList 的诞生:空链的起点

当我们执行 new LinkedList<>() 时,LinkedList 在底层做了什么?

// 代码块
LinkedList<String> list = new LinkedList<>();

核心真相:此时,LinkedList 并没有创建任何节点。它只初始化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指针(引用)

  1. first:指向链表的头节点(第一个节点)。
  2. last:指向链表的尾节点(最后一个节点)。

在创建之初,链表为空,因此 firstlast 都被初始化为 null

// 代码块
// LinkedList 源码中的定义
transient Node<E> first;
transient Node<E> last;


二、成长的第一步:添加第一个元素

当我们调用 list.add("Hello") 时,发生了什么?

  1. 创建新节点LinkedList 会创建一个全新的 Node 对象。这个节点的结构非常简单,包含三部分:
    • item:存储元素 "Hello"
    • next:指向下一个节点的引用。
    • prev:指向前一个节点的引用。
  2. 初始化节点:由于这是第一个节点,它的 prev 和 next 都指向 null
  3. 更新指针first 和 last 这两个指针,都指向这个新创建的节点。因为此时,这个节点既是头节点,也是尾节点。
// 代码块
// Node 类的定义 (简化)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此时,LinkedList 的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三、链的延伸:添加第二个元素

当我们调用 list.add("World") 时,链表开始延伸。

  1. 创建新节点:创建一个新的 Node 对象,存储元素 "World"
  2. 建立连接
    • 前向连接:第一个节点(当前的 last)的 next 指针,将指向这个新节点。
    • 后向连接:新节点的 prev 指针,将指向第一个节点。
  3. 更新尾指针last 指针不再指向第一个节点,而是更新为指向这个新创建的节点first 指针保持不变,仍然指向第一个节点。

此时,链表的结构变成了:

first -> [item: "Hello", prev: null, next: ->] <-> [item: "World", prev: <-, next: null] <- last

四、双向链表的魅力:高效的操作

LinkedList 的双向链表结构赋予了它独特的优势:

1. 头尾操作的极致效率

  • addFirst() / addLast():由于 first 和 last 指针的存在,向链表头部或尾部添加元素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1)
  • removeFirst() / removeLast():同理,删除头尾元素也是 O(1)

2. 中间插入/删除的“局部性”

  • 在链表中间插入或删除元素,虽然需要先通过遍历找到位置(O(n)),但一旦找到,实际的插入/删除操作本身是 O(1) 的,因为它只需要修改相邻节点的指针,而不需要像 ArrayList 那样移动大量元素。

3. 内存的“按需分配”

  • 与 ArrayList 预先分配数组不同,LinkedList 的每个节点都是在需要时才创建,内存使用更“灵活”,但每个节点有额外的 prev 和 next 引用开销。

最终效果:


五、总结:LinkedList 的设计哲学

通过这次源码级的剖析,我们可以总结出 LinkedList 的核心工作原理:

阶段 关键动作 指针变化
创建 初始化 first 和 last 指针 first = nulllast = null
首次添加 创建节点,first 和 last 都指向它 first -> Node1last -> Node1
后续添加 创建新节点,修改相邻节点指针,更新 last Node1.next -> Node2Node2.prev -> Node1last -> Node2

LinkedList 的“动态”源于其节点化指针链接的设计。它用 firstlast 两个指针高效地管理链表的两端,用 prevnext 构建了双向的连接,使得头尾操作异常迅速。

何时选择 LinkedList

  • 频繁在列表的头部或尾部进行插入/删除操作。
  • 需要实现栈(Stack) 或 队列(Queue) 的数据结构(LinkedList 实现了 Deque 接口)。

何时避免 LinkedList

  • 需要频繁进行随机访问get(index)),因为需要从头或尾遍历。
  • 内存非常紧张,因为每个节点有额外的引用开销。

理解了 LinkedList 的双向链表本质,你就能在 ArrayListLinkedList 之间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希望这篇解析能帮你彻底掌握 LinkedList 的源码精髓!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