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国际研讨会(ICHCI 2025)

发布于:2025-08-31 ⋅ 阅读:(42) ⋅ 点赞:(0)

重要信息

时间: 2025年9月26-28日

地点:中国-南昌

官网:www.ichci.net

主题


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模式和交互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传统的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主要依赖于键盘、鼠标和图形界面,而智能计算的引入,使得计算机系统能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视觉识别、语音交互、手势感知等多模态手段理解用户意图,极大地提升了交互的自然性与智能化水平。

与此同时,物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使得人机交互的边界不断延伸。从智能助手到智能家居,从自动驾驶到医疗机器人,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正在推动信息社会走向更加便捷、智慧和个性化的新时代。


二、核心研究内容

1. 智能计算的内涵

智能计算是以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结合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等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建模、优化与推理的计算模式。它不仅注重计算速度和资源利用率,更强调自主学习与知识推理能力。

其核心研究方向包括:

  •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支持分类、预测、模式识别等智能功能;

  • 自然语言处理(NLP):实现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智能问答等;

  • 计算机视觉:赋予系统图像识别、目标检测与场景理解能力;

  • 智能优化与决策:面向工业调度、能源管理和交通优化等应用。

2. 人机交互的内涵

人机交互研究的是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旨在实现“高效、自然、友好”的交互体验。随着智能计算的引入,人机交互逐渐发展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交互系统

关键内容包括:

  • 多模态交互:整合语音、图像、手势、脑机接口等多种感知方式;

  • 自适应界面:根据用户习惯、环境条件自动调整界面和交互方式;

  • 情感计算:通过分析语音语调、表情动作来识别用户情绪,从而做出更人性化的响应;

  • 虚拟与增强现实交互:在沉浸式环境中实现更自然的交互体验。


三、关键技术支撑

  1. 人工智能算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Transformer 等,广泛应用于视觉、语音与语言交互。

  2. 传感与感知技术:包括语音传感器、摄像头、深度传感器、脑电波采集装置,为交互提供实时输入。

  3. 自然语言理解(NLU):让计算机能够理解语义与上下文,实现智能问答和对话系统。

  4. 知识图谱与推理:增强系统对知识的组织与理解能力,提升交互的准确性。

  5. 可穿戴与嵌入式计算:使得交互更加便捷灵活,突破传统计算终端的限制。

  6.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保证大规模数据处理与实时交互的性能需求。


四、典型应用场景

  1. 智能语音助手:如 Siri、Alexa、百度小度,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实现语音交互。

  2. 智能家居与智慧城市:通过智能计算实现家庭电器的语音控制,或在城市交通中应用交互式导航与智慧信号灯。

  3. 医疗健康:基于智能交互的远程医疗咨询、手术辅助机器人,以及对患者情绪状态的监测。

  4. 教育与培训:VR/AR 与智能计算结合,提供沉浸式教学和交互式学习体验。

  5. 智能驾驶与机器人:人机协同控制系统,实现自然交互与安全驾驶。

  6. 工业制造:在智能工厂中,通过语音指令和视觉检测实现人机协同操作。


五、发展趋势

  1. 多模态融合:未来的人机交互将更加注重语音、视觉、手势、触觉等信息的融合,使交互方式更加自然与多样化。

  2. 情境感知与个性化:智能系统将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情绪状态与环境信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3. 人机共生与增强智能:强调人类与机器的优势互补,推动“以人为本”的智能协作模式。

  4. 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在提升智能交互的同时,更加重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算法公平性。

  5. 跨领域深度融合:与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结合,形成更加广泛的应用生态。


六、结语

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正在重塑人类与计算机的关系。从“人适应机器”到“机器理解人”,交互的自然性与智能化程度持续提升。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与脑机接口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人机交互将不仅仅是人与计算机的交流方式,更是推动智慧社会、智能产业与人类生活全面升级的重要引擎。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