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 19: 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

发布于:2025-09-05 ⋅ 阅读:(22) ⋅ 点赞:(0)

LeetCode 19: 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

🎯 问题描述

给你一个链表,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并且返回链表的头结点。

示例

示例 1:

输入:head = [1,2,3,4,5], n = 2
输出:[1,2,3,5]

示例 2:

输入:head = [1], n = 1
输出:[]

示例 3:

输入:head = [1,2], n = 1
输出:[1]

约束条件

  • 链表中结点的数目为 sz
  • 1 ≤ sz ≤ 30
  • 0 ≤ Node.val ≤ 100
  • 1 ≤ n ≤ sz

🧠 算法思路分析

方法一:两趟扫描(朴素解法)

思路:

  1. 第一趟遍历:计算链表长度 L
  2. 第二趟遍历:找到第 (L-n) 个节点,删除其后继节点

代码示例:

public ListNode removeNthFromEnd(ListNode head, int n) {
    // 第一趟:计算长度
    int length = 0;
    ListNode current = head;
    while (current != null) {
        length++;
        current = current.next;
    }
    
    // 第二趟:找到待删除节点的前驱
    ListNode dummy = new ListNode(0);
    dummy.next = head;
    current = dummy;
    for (int i = 0; i < length - n; i++) {
        current = current.next;
    }
    current.next = current.next.next;
    
    return dummy.next;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O(L),需要两趟遍历
  • 空间复杂度:O(1)

方法二:双指针一趟扫描(最优雅解法) ⭐

核心思想:
使用快慢双指针,快指针先走 n+1 步,然后快慢指针同时移动,当快指针到达末尾时,慢指针正好指向待删除节点的前驱。

算法步骤:

  1. 创建哑节点:简化边界情况处理
  2. 快指针先行:快指针比慢指针先走 n+1 步
  3. 同步移动:快慢指针同时向前移动
  4. 执行删除:当快指针到达末尾,删除慢指针的下一个节点

🎨 双指针解法详解

可视化演示

head = [1,2,3,4,5], n = 2 为例:

初始状态:
dummy -> 1 -> 2 -> 3 -> 4 -> 5 -> null
 ↑       ↑
slow    fast

快指针先走 n+1 = 3 步:
dummy -> 1 -> 2 -> 3 -> 4 -> 5 -> null
 ↑                 ↑
slow              fast

快慢指针同步移动,直到 fast 为 null:
dummy -> 1 -> 2 -> 3 -> 4 -> 5 -> null
                   ↑               ↑
                   slow           fast

此时 slow.next 就是倒数第 2 个节点(节点4),删除它:
dummy -> 1 -> 2 -> 3 -----> 5 -> null
                   ↑
                  slow

关键点解析

1. 为什么使用哑节点?
ListNode dummy = new ListNode(0);
dummy.next = head;
  • 统一处理:避免删除头节点时的特殊处理
  • 简化逻辑:始终可以通过 slow.next = slow.next.next 删除节点
2. 为什么快指针要先走 n+1 步?
for (int i = 0; i <= n; i++) {
    fast = fast.next;
}
  • 目标:让慢指针指向待删除节点的前驱
  • 如果快指针先走 n 步,慢指针会指向待删除节点本身
  • 先走 n+1 步,慢指针才能指向前驱节点
3. 删除操作的巧妙之处
slow.next = slow.next.next;
  • 直接跳过待删除节点
  • 简洁且高效

💻 完整代码实现

/**
 * 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 - 双指针一趟扫描解法
 */
public ListNode removeNthFromEnd(ListNode head, int n) {
    // 创建哑节点,简化边界情况的处理
    ListNode dummy=new ListNode(0,head);
    // 双指针:fast 和 slow
    ListNode slow=dummy;
    ListNode fast=dummy.next;
    // 快指针先移动 n+1 步
    for (int i = 0; i < n; i++) {
        fast=fast.next;
    }
    // 快慢指针同时移动,直到快指针到达末尾
    while (fast != null) {
        fast=fast.next;
        slow=slow.next;
    }
    // 删除倒数第 n 个节点
    slow.next=slow.next.next;
    return dummy.next;
}

📊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O(L)

  • L 是链表的长度
  • 只需要一趟遍历,快指针最多移动 L 步

空间复杂度:O(1)

  • 只使用了常数个额外指针
  • 不依赖于输入规模

🧪 测试用例验证

测试用例 1:常规情况

输入:head = [1,2,3,4,5], n = 2
输出:[1,2,3,5]
解释:删除倒数第2个节点(值为4的节点)

测试用例 2:删除唯一节点

输入:head = [1], n = 1
输出:[]
解释:删除唯一节点,链表变为空

测试用例 3:删除尾节点

输入:head = [1,2], n = 1
输出:[1]
解释:删除最后一个节点

测试用例 4:删除头节点

输入:head = [1,2], n = 2
输出:[2]
解释:删除第一个节点(倒数第2个)

🎯 算法优势

相比两趟扫描的优势:

  1. 效率更高:只需一趟遍历
  2. 空间友好:常数空间复杂度
  3. 代码简洁:逻辑清晰,易于理解
  4. 边界处理:哑节点技巧优雅处理特殊情况

双指针技巧的通用性:

  • 链表倒数第k个节点
  • 链表中点查找
  • 环形链表检测
  • 链表相交检测

🔧 实现细节和注意点

1. 边界情况处理

// 使用哑节点统一处理删除头节点的情况
ListNode dummy = new ListNode(0);
dummy.next = head;

2. 指针移动的精确控制

// 精确控制快指针的初始位置
for (int i = 0; i <= n; i++) {
    fast = fast.next;
}

3. 安全的节点删除

// 确保 slow 指向待删除节点的前驱
slow.next = slow.next.next;

📈 扩展思考

变种题目:

  1. 删除链表正数第n个节点:直接遍历即可
  2. 删除链表倒数第k个到第1个节点:双指针+多次删除
  3. 找到倒数第n个节点但不删除:双指针找到即可

相关算法模式:

  • 快慢指针:解决链表相关问题的经典技巧
  • 哑节点:简化链表操作的常用手法
  • 一趟遍历:提高算法效率的重要思想

🎉 总结

这道题展示了双指针技巧在链表问题中的强大威力。通过巧妙地控制两个指针的相对位置,我们能够在一趟遍历中解决原本需要两趟遍历的问题。这种思想在很多链表算法中都有应用,是非常值得掌握的经典技巧。

关键要点:

  • 🎯 双指针一趟扫描是最优雅的解法
  • 🛡️ 哑节点简化边界情况处理
  • ⚡ 时间复杂度 O(L),空间复杂度 O(1)
  • 🧩 快指针先走 n+1 步是关键
  • 🎨 算法思想可推广到其他链表问题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