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初识网络

发布于:2025-09-13 ⋅ 阅读:(16) ⋅ 点赞:(0)

  • 序:开网络之篇章,建网络之基础,将近2月过去,暑假期间不曾有按时更新,所以,现在开学了,当有新气象,新态度,从今日起恢复更新,今天让我们来走进Linux下的网络世界,去探寻网络中原理与逻辑!!!

1. 网络发展

1.1 独立模式

独立模式:计算机之间相互独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如:a,b,c三个程序员每个人敢不同的事务,只有当a程序员处理完数据,然后拿着这个数据给(物理传递)b程序员,b程序员才能处理数据,而c程序员也是需要b程序员将处理好的数据拿给c程序员才能进行他的工作,这样的模式就叫做独立模式

1.2 网络互联

网络互联: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完成数据共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例模式这样的信息传递效率显然是不高效的,页必然被取代,所以将多台电脑连接在一起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是历史的必然!!!这时候,数据就被放在了一个公共的服务器上,当与该服务器连接的计算机需要对应的数据时,直接从服务器上获取就行了!!!(计算机互联的雏形)

1.3 局域网LAN

局域网LAN:计算机数量更多了, 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连接在一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述的网络互联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互联,但如果我们要进行远距离数据的共享呢?如果说网络互联是实现了一个公司或者工作室内部的数据共享,那如何让工作室和工作室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进行数据的共享呢?而为了能够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我们就需要知道向哪台机器发送数据,所以ip地址,mac地址也就出现了,又由于数据的传输是有衰减的,所以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就孕育而生,从而实现了数据的远距离传输。

1.4 广域网WAN

广域网WAN:将远隔千里的计算机都连在一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谓 “局域网” 和 “广域网” 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 我们有 “天朝特色” 的广域网, 也可以看做一个比较大的局域网

2. 认识 “协议”

2.1 什么是协议?

协议是一种约定,计算机之间的传输媒介是光信号和电信号. 通过 “频率” 和 “强弱” 来表示 0 和 1 这样的信息. 要想传递各种不同的信息, 就需要约定好双方的数据格式,而这样的数据格式就是协议,而且不同的场景,协议的内容也会有区别!!!比如翻译摩斯密码,不同的密码的翻译规则是不同的!!!

2.2 为什么要有协议?

当我们将数据进行远距离传输时,可能会遇到一下4个问题:

1、如何处理发来的数据
2、长距离传输的丢失问题
3、如何定位主机的问题
4、怎么保证数据能够准确的到达下一个设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问题来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购物的习惯,我们只管我们拿到货物后怎么去使用,而不会去管货物是怎样送过来的!!!所以计算机也是这样,不同的层次只关心自己需要关心,而且这样的问题是双方的,接收端和发送端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在双方的机器上,每一层都要把自己层的问题解决,所以每一层都要设置自己的协议!!!各自解决各自当前层的问题,像上面的四个问题中,应用层只关心第一个问题(应用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由传输层来解决的,比如说tcp协议,udp协议等,第三个问题就是由网络层用ip协议来解决的,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ip地址了,第四个问题就是由数据链路层来解决的,该层的协议种有各种各样的字段来表示发送对象的精确信息(如mac地址)

网络的传输的问题本质上就是远距离传输的问题!!!

2.3 深入了解协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要购物,而购物就会有快递发给我们,快递发给我们,不是直接发一个物品而是用一个快递盒将物品包裹,并且快递包裹上面还会有一个快递单,这个快递单就是用来识别信息的,里面有收件方的信息,寄件方的信息,物品内容…,而这些信息就相当于网络传输当中的协议,每一个快递都有对应的快递单,而类似于这样的快递单在网络的传输当中就叫做报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知道网络的传输是分层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协议,而每个协议都有对应的报头,一个报头中有很多数据要来管理,而在早期的网络的底层代码当中是用c语言来实现的,我们怎么用代码来管理报头的数据呢?答案就是使用结构体来管理!!!,而这样结构体加上去所要传输的数据一起就叫做报文!!!

总的来说:协议是双方的约定,其最终的表现形式是结构体对象

总结:

今天我们并未对网络的知识进行学习,但这篇文章却是学习网络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有了对网络的发展的认识,有了对协议,报头,报文的概念的了解,在未来的网络的文章中,我们对网络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