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是真的很开心的,在48-49-50的成绩查询界面前面,顿时感觉之前所有的努力跟付出都是值得的,国庆回来之后基本上每天都要在公司加班学习1~2小时才走,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一、为什么考高项
简单介绍下我的基础,大学学的是Java,辅修的是心理学,目前已有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证书,按照网友的说法,就是有一定基础的高项学员。之前咨询过朋友,传统的中高级职称本科毕业的话需要参加培训,考试还有答辩什么的,流畅繁琐复杂,之前考的时候有人就聊起过相关的职称考试,经过对比觉得软考中级与高级是性价比最高的了。考试没有门槛,考试通过拿证而且公司有补贴,也可以用来用来积分落户,因此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
二、备考时间
原来计划准备2020年5月份的考试,奈何新冠的影响上半年的考试取消了,所以都转为下半年的考试了,工作之后的节假日诱惑有点多,实际准备考试的时间2半个月左右(周六周日不算)。这种考试建议战线别拉太长,不然的话后期比较乏力了。
三、关于上午的案例选择题
1. 基础阶段:
个人建议不论基础好不好,都要把视频的基础课程看完,效率高的话可以提高播放的速率,我一般是1.5倍速看视频课程;5个过程组,10大知识领域,这些东西看的确实是比较枯燥,初期很难接受,但是奈何课程风趣幽默,在讲项目整体管理的时候讲的,然后那堂课的相关知识点你也串起来,妥妥的情景记忆法~
2. 冲刺阶段
后期我基本上会每天在网上做10道选择题,主要集中在错题分析的阶段,把相关的知识点再回过来看书确认会加深自己错误或者模糊知识领域的印象。最后老师总结的170道题目的冲刺我觉得题型选的好,分析也特别全面,我做完之后还会特意去把错题看个两三遍,这样做题跟错题相结合,再回过头来看书,选择题我觉得还是比较简单的。
四、关于下午的案例分析题
1. 基础阶段
案例分析我觉得难点就是计算题跟一些考试会考到的默写题,因为是理科生,在计算题方面还是有点优势的,我的方法就是做历年的真题,
基础的计算题公式比如:CPI,SPI,CV,SV,BAC,ETC,EAC(包括典型与非典型)等需要我们随时能够在任何情境下把完整的公式写出来,考试计算得分点的时候公式也算分数的。说到默写题,我当初选择理科的原因就是我确实在文字记忆方面不太擅长,不过好在老师要求的会背的内容不多,基础的包括项目章程的内容,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内容,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分解的步骤等等,我是背不住就多写几遍,然后利用间隙的时间多看看,自然而然就学会成为自己的东西了。
2. 冲刺阶段
结合最近几年的高项出题来看,一般选择题跟论文一般不怎么卡人,主要是案例分析,计算题的话卡人的表现就是有时候EV很难找,或者比较好找但是计算量相对会比较大,一般会保留小数点2位,因为考场是不允许带计算器的,所以我建议学员们在平时的计算题中,一定要手写计算,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案例分析题目卡人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有时候会考的比较偏,19年下半年的项目经理的5种权利来源,2020年的黑盒白盒灰盒测试等,这种就需要平时看书至少有个印象,另外就是考前多关注高项群消息。
五、论文写作
这个我就不分基础跟冲刺了,基本上结合老师的论文范文的框架去写,通过就不会有太大问题,老师的说法,每个子过程至少会一个输入,输出工具跟技术,然后结合自己的项目实际去写,项目是怎么执行的,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打个比方,框架是骨架,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工具跟技术是筋脉,内容就是血肉了。我看过很多高分的论文基本上都是骨架筋脉清晰,血肉丰满的。我是结合自己的一个项目经历,参考论文范文的写法,手写了一篇,打字写了三篇,给了2篇邮件给马老师审阅都过了;考试的时候要求2000字,我写了2500字,写完刚好还有15分钟,检查并更改一下错别字就顺利通过了。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吧,真正坚持到最后的人靠的不是激情,而是恰到好处的喜欢跟投入,各位高级工程师和即将成为高级工程师的亲们,一起加油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