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电路原理、分频、FIFO、RAM、内存主频
1、时钟电路原理:几乎所有的数字系统在处理信号都是按节拍一步一步地进行的,系统各部分也是按节拍做的,要使电路的各部分统一节拍就需要一个“时钟信号”,产生这个时钟信号的电路就是时钟电路。时钟电路的核心是个比较稳定的振荡器(一般都用晶体振荡器),振荡器产生的是正弦波,频率不一定是电路工作的时钟频率,所以要把这正弦波进行分频,处理,形成时钟脉冲,然后分配到需要的地方。让系统里各部分工作时使用。
总结:时钟电路的作用就是为了记录信号的时间,他是一个基准,其他系统处理信号的时间都在这个基准之上,保证了我们能知道其他数字系统的时间。
2、分频:在许多电子设备中如电子钟,都需要各种不同频率的信号协同工作,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晶体振荡器作为主震源,通过变换得到所需的各种频率成分,分频器是一种主要变换手段。
总结:分频器是指使输出信号频率为输入信号频率整数分之一的电子电路。
3、FIFO:First in, First out。代表先进的数据先出 ,后进的数据后出。FIFO存储器是系统的缓冲环节。FIFO的功能可以概括为:
(1)对连续的数据流进行缓存,防止在进机和存储操作时丢失数据;
(2)数据集中起来进行进机和存储,可避免频繁的总线操作,减轻CPU的负担;
(3)允许系统进行DMA操作,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不采用DMA操作,数据传输将达不到传输要求,而且大大增加CPU的负担,无法同时完成数据的存储工作。
4、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叫主存,是与CPU直接进行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它可以随时读写(刷新时除外),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存储介质。RAM工作时可以随时从任何一个指定的地址写入(存入)或读出(取出)信息。它与ROM的最大区别是数据的易失性,即一旦断电所存储的数据将随之丢失。RAM在计算机和数字系统中用来暂时存储程序、数据和中间结果。
总结:RAM是主存,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一个内部存储器,RAM在计算机和数字系统中用来暂时存储程序、数据和中间结果。
5、内存主频: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越是新一代内存,频率越高,并且工作电压由于工艺的提升,电压更低,功耗还更低。DDR4只有1.2v。
总结:内存频率越高,速度就越快。也就是说,频率是决定内存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