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秒钟搞懂超级详细)TCP/IP协议原理(VRP,ICMP,CIDR,VLSM,UDP,PDU,OSI,ARP)

发布于:2022-12-06 ⋅ 阅读:(482) ⋅ 点赞:(0)

一,OSI

OSI七层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用层:人机交互的接口
表示层:编码—二进制
会话层:针对传输的每一种数据建立一条连接
控制层面:上三层
数据层面:下四层
传输层:区分流量,定义数据传输方式(TCP.UDP)
网络层:通过IP地址进行逻辑寻址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层—LLC;介质访问控制层—MAC
物理层:传输比特流,定义了物理特性

二,PDU报文封装与解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TCP/IP协议栈,物理层

1,物理层
传输比特流:规定物理特性
集线器,中继器
介质:
同轴电缆:早期使用
二种标准,传输距离不同,10M

双绞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光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数据链路层

2,数据链路层:
网桥,交换机
链路类型(以太网)
局域网—以太网
广域网—ppp,HDLC,FR,ATM
MAC地址
48位二进制;减号分十六进制表示
两部分:
前24位:厂商ID
后24位:表示产品ID
数据帧:
以太网-2, 802.3
Ethernet_II格式
帧的发送方式:
单播
广播
组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网络层

3,网络层:
逻辑寻址
Ip地址是有类分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特殊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私有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的个数等于2的主机位此方

IP报文头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传输层

传输层:
端口号:表示不同进程
静态端口(常见网络协议)1-1023
常见端口号:talnet-23
ftp-20/21
http—80
https—443
DNS–53
动态端口(开启程序)
1024-65535

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靠性
确认机制:每接收到一个报文,都需要进行一次确认
重传机制:超时重传,当一个数据段中的某一个报文丢失,会提示要求重新传输这个报
文。
排序机制:
流控机制:(滑动窗口机制)

面向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应用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七,VLSM与CIDR

Variable-Length Subnet Mask
通过从主机位借位到网络位的方式,延长子网掩码,从而达到将一个大网络划分为多个小网络;
借出的位数称之为子网位,决定了能划分网络的个数。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八,ICM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九,网络设备(路由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97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调整波特率软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VRP(Virtual Reality Platform,简称VR-Platform或VRP)即虚拟现实平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