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实验 | 丰富的经历等于更大的大脑吗?

发布于:2022-12-09 ⋅ 阅读:(790) ⋅ 点赞:(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ello,大家好,
这里是壹脑云科研圈,我是小胡。

父母似乎都相信,孩子需要接触新鲜事物,以促进智力发展与大脑发育。于是他们把房间刷成艳丽的颜色,或是放上会发光变形的玩具,又或是买来成箱的积木和拼图……

那么,学习和经历新鲜事物是否会促进大脑发育?你怎么想?(欢迎留言)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书,其中收录了很多经典的实验。本期是第一期,我将分享在动物身上进行的经典实验—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吗?看看能否解开疑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十年前,马克·罗森茨维格和他的同事们(1972)用高倍显微技术和神经生化监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假设饲养在丰富环境中的动物的大脑发育和神经化学物质会显著优于在贫乏环境中的动物。

因此,他们共进行了16次实验,每次实验都将来自同一胎的3只大鼠(每次实验包括12组大鼠,共36只大鼠)随机分配到三种不同的环境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标准实验室笼子:几只大鼠共同生活在足够大的空间里。

(2)贫乏的环境:单独一只大鼠被放置在隔离的较小笼子里。

(3)丰富的环境:约6-8只大鼠生活在有许多玩具的大笼子里,每天会替换新的玩具组合。

所有的环境均总有适量的水和食物。

在4到10周之后,对大鼠进行解剖。结果发现丰富环境下的大鼠的大脑确实与贫乏环境相比有许多不同:

(1)从大体解剖上看,丰富环境中的大鼠大脑皮层更重、更厚,皮层与下皮层重量比更大,表明经验使大脑皮层增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1960-1969年间的16次连续实验中,丰富环境中的大鼠和贫乏环境中的小鼠的脑重量差异。深色条代表在0.01或更高的水平上显著,浅色条代表在0.05水平上显著,阴影条代表不显著)

(2)从显微解剖上看,丰富环境中的大鼠神经元细胞核和细胞体体积更大,尤其是神经突触比贫乏环境中的大鼠大50%,且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更多,这表明处于丰富环境的大鼠有更多的大脑活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神经生化的结果也支持显微解剖的发现,丰富环境中的大鼠乙酰胆碱酶更具活性,这或许能解释神经胶质细胞的增加,同时每毫克脑组织中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的比例上升,也意味着其大脑中有更高水平的化学活动。

以上结果都表明罗森茨维格等人的假设是成立的,因此他们认为“大脑结构及其化学成分的很多方面会被经验改变”,但也有许多批评和质疑的观点。

有些批评意见认为,大鼠的大脑变化可能并非由于环境丰富,而是因为在每天更换玩具组合时,他们会获得两次被“触摸”的机会,而其他组的大鼠没有被触摸;贫乏大鼠的大脑欠发达可能是由于被隔离而产生了应激反应。

因此,为了消除这些可能的混淆因素,在后续的研究中他们同样触摸两种环境条件下的大鼠,依然发现了上述的差异。

另外,罗森茨维格等人还引用了一项让大鼠持续暴露于压力情景中的研究,排除了仅因压力而让大脑发生改变的可能。

而最大的挑战来自动物研究的可迁移性,该研究的结果依然很难推论到其他动物身上,更遑论人类。

但这项研究仍然为我们开展人类大脑早期发展如何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开了先河。

研究结论和你观点一致么?有何对实验的其他想法和质疑欢迎下方留言。

参考文献

1.Hock, R. R., & 白学军. (2020). 改变心理学的 40 项研究 (7 ed.). 人民邮电出版社.
2.Rosenzweig, M. R., Bennett, E. L., & Diamond, M. C. (1972). Brain changes in response to experience. Scientific American, 226(2), 22-29.

作者:小胡

排版:昆昆

校对:Uka 喵君姐姐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