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页5G+智慧农业大数据 2022

发布于:2022-12-21 ⋅ 阅读:(956) ⋅ 点赞:(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19

73e86a66a1bfa126d232e4d6a7b17659.jpeg

围绕“3个是、6个必须、1个坚持和完善” ,充分结合地理信息、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支撑技术,以实际应用和项目,达成并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评价指标,重点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农业,以集体经济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牵头作用,带动、助推“一县一业”的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整体蓝图20

28614b13fd0ce01f2ebcb460df4b2774.jpeg

农业大数据—顶层设计22

4f7807809ffdcaa5c8f1ef7e465f67a7.jpeg

农业大数据—顶层设计展示23

81593b6c30626783860415b539476646.jpeg

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平台24

建设目标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实时监测及远程智能生产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劳动力成本。
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农田监测数据、生产数据、企业数据、环境变化数据
等进行存储、管理分析,为后续的农业管理及灾害决策分析提供有效支撑;通过智慧农业体验中心及基地示范点的建设,有效的展示城市农业科技化的成果,打造城市科技农业强市的形象。

184ea745833cb5df1f0d40eae4404c5a.jpeg

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平台25

用平台建设内容
建设农业物联网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构建远程服务、监管、调度、智慧决策的农业现代化管理平台,对虫害、病害、苗情提供统一数据统计决策分析平台实现各农业企业物联网应用统-接入和管理,实现农田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自动化灌溉,实时监测区域内的农业环境;建设统一的专家服务平台,利用视频、图片、智能终端等技术手段为区域内的农业企业提供统一的农技及病虫害防治服务。

c88ab1a8fc08d7c11e8af6a4620b78ad.jpeg

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平台27

用基地建设内容
公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无土栽培、智能喷滴灌、净水处
理等高科技应用,建成高度智能化的植物工厂,成为城市高科技农业的宣传、展示、教育基地图、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覆盖种植、畜牧、水产、大田监测四个领域,建设环境监测、智能灌溉、视频监控、小型气象站,并接入指挥调度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及展示。

b32cbf0c4df9c0c931ee3f3ad9c8165f.jpeg

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平台28

智能水肥一体机,是基于智慧云管理,集高效灌溉、精准施肥、智能管理、科学建模于一身的智能化灌溉设备,具有国内外独创性和先进性。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水情进行监测。 可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实现远程专家测土配方,优化 灌溉施肥方案,精准灌溉、施肥。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机处理灌溉方案,实现智能 化灌溉作业。远程实时监测和统计当日用水量、用肥量。 支持云端存储建立植物数据模型。

866db2f243d29fb0cc850ec863268f62.jpeg

种植期
利用物联网的技术手段实时在线采集土壤墒情、土壤养分及气象信息,通过智能水肥一体机进行高效的管理,从而应对环境的变化。

 生长期
利用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的环境数据和病虫害情况,同农作物专家经验相结合,配合调理作物生长环境, 改善作物营养状态,并及时发现病虫害爆发时期,维持农作物最佳生长条件。

通过智能数字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通过计算机控制云智能水肥一体灌溉系统改变生产对象生长的外部环境。为生产对象提供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实现高产、高效的智慧农业。

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平台29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作物长势监测,通过作物的反射光谱特征定量分析作物的长势,结合作物估产模型针对单一作物进行遥感估产,再根据作物的种植面积,最后估算总产量。
通过高光谱卫星影像计算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指数与地面实测病虫害受灾程度建立回归统计模型,获得区域尺度反演的农作物病虫害受灾程度,并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区域尺度的空间制图和发生程度分级。
卫星遥感可以达到0.5m的观测精度,能清楚地看到农田田埂,并精确识别每一个地块。可在卫星图上查看每一个地块的遥感识别结果,实现土地资源的数字化。
可统计不同用地类型的面积、地块数;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地块数,为农业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指导。
可知晓每一个地块当前种植的作物种类、作物长势情况、预计采收时间、预计产量。
结合多数据源(卫星遥感、物联网系统、真实的生产过程ERP数据),数据之间相互校准和补充,实现地块的种养品种、农资使用记录、经营主体、地块基础信息的全方位数字化。
f045c2fca5349c5580d9f3141ab66417.jpeg下载完整方案,转发+点赞+评论,私信获取方案。

文章引用的资料均通过互联网等公开渠道合法获取,仅作为行业交流和学习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归原资料作者或出版社所有,作者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若版权方、出版社认为本文章侵权,请立即通知作者删除。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