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在HTTP/1.0中,默认使用的是短连接,也就是说,浏览器和服务器每进行一次HTTP操作,就建立一次连接,但任务结束就中断连接。如果客户端浏览器访问的某个HTML或其他类型的Web页中包含有其他的Web资源,如js文件、图像文件、CSS文件等;当浏览器每遇到这样一个Web资源,就会建立一个HTTP会话。
但从HTTP/1.1起,默认使用长连接,用以保持连接特性。使用长连接的HTTP协议,会在响应头中加入 Connection:keep-alive
·在真正的读写操作之前,server与client之间必须建立一个连接
·当读写操作完成后,双方不再需要这个连接时它们可以释放这个连接
·连接的建立通过三次握手,释放连接则需要四次挥手
所以说每个连接的建立都是需要资源消耗和时间消耗的。
TCP短连接
模拟一种TCP短连接的情况:
1.client向server发起连接请求
2.server接到请求,双方建立连接
3.client向server发送信息
4.server回应client
5.一次读写完成,此时双方任何一个都可以发起close操作
在步骤5中,一般都是client先发起close操作。当然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
从上面的描述看,短连接一般只会在client/server间传递一次读写操作。
TCP长连接
1.client向server发起连接
2.server提到请求,双方建立连接
3.client向server发送消息
4.server回应client
5.一次读写完成,连接不关闭
6.后续读写操作...
7.长时间操作之后client发起关闭请求
TCP长/短连接的优点和缺点
·长连接可以省去较多的TCP建立和关闭的操作,节约时间。但是如果用户量太大容易造成服务器负载过高最终导致服务不可用。
·短连接对于服务器来说实现起来较为简单,存在的连接都是有用的连接,不需要额外的控制手段。但是如果用户访问量很大,往往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创建大量的连接,造成服务器响应速度过慢。
总结:
·小的WEB网站的http一般都用短连接,因为长连接对于服务端来说会耗费一定的资源来让套接字保持存活 keep-alive
·对于中大型WEB网站一般都用长连接,虽然更耗费硬件资源,但好处是响应用户请求时间更短,用户体验更好。另外,数据库的连接用长连接,如果用短连接频繁通信会造成socket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