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总结 第一章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

发布于:2023-01-04 ⋅ 阅读:(192) ⋅ 点赞:(0)

时间:

2022-8-27 17:30

得分:

10分/12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出错题:

  1. 国家信息化体系图没熟记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六个要素,其中(1)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 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计算可用性,99.989,也不能算99.99,马虎了。

总结:

对于该背诵的内容还是不熟。

其他高频错题:

  • 在计算机网络设计中,主要采用分层(分级)设计模型。其中,(6)的主要目的是完成网络访问策略控制、数据包处理、过滤、寻址,以及其他数据处理的任务。
    分析:核心层是网络主干部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高速转发通信,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
    汇聚层是核心层和接入层的分界面,完成网络访问策略控制、数据包处理、过滤、寻址,以及其他数据处理的任务。
  • 信息安全中的 (7) 是指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且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
    答:
    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有:
    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
    完整性: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且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
    可用性: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攻击者不能占用所有的资源而阻碍授权者的工作。
    可控性: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 在可用性和可靠性规划与设计中,需要引入特定的方法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其中把可能出错的组件从服务中删除属于(12)策略。
    答:
    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来度量,即计算机系统平均能够正常运行多长时间,才发生一次故障。系统的可用性越高,平均无故障时间越长。可维护性用平均维修时间(MTTR)来度量,即系统发生故障后维修和重新恢复正常运行平均花费的时间。系统的可维护性越好,平均维修时间越短。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定义为: MTTF/(MTTF+MTTR)*l00%。由此可见,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定义为系统保持正常运行时间的百分比。所以,想要提高一个系统的可用性,要么提升系统的单次正常工作的时长,要么减少故障修复时间。常见的可用性战术如下:
    错误检测:用于错误检测的战术包括命令/响应、心跳和异常。
    错误恢复:用于错误恢复的战术包括表决、主动冗余、被动冗余。
    错误预防:用于错误预防的战术包括把可能出错的组件从服务中删除、引入进程监视器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