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崛起,云计算、容器化技术已经成为各大公司和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传统的基于虚拟机或裸金属服务器的应用部署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青睐,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资源利用率低、隔离性差、扩展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微服务架构则是应对这一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微服务架构将一个大的单体应用分解成多个小型独立的服务,可以有效降低资源占用、提升应用的可伸缩性、降低开发难度、实现弹性伸缩、提升开发效率、增加创新能力和灵活度。为了更好的支撑微服务架构的发展,容器集群编排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中。本文将介绍在微服务架构下基于Kubernetes集群的容器集群编排与运维的一些最佳实践。通过介绍编排相关的基础知识、原理、流程及实践经验,能够帮助读者快速理解并上手容器集群编排技术。
2.基础概念
2.1 集群与节点
集群(Cluster) 是指由若干个物理或虚拟的机器组成的一个计算机系统,通常这些机器之间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一般情况下,集群中的所有机器可以运行相同或者相似的操作系统,并共享存储空间、计算资源、网络资源等。对于容器集群管理来说,集群就是一个容器环境。
节点(Node) 是指集群中的一台物理或虚拟的机器,具有一定数量的CPU、内存、磁盘等资源。在 Kubernetes 中,一个节点就代表一个 Kubernetes 集群中的实体,可以是一个物理机也可以是一个虚拟机。每个节点都需要安装 kubelet 和 kube-proxy 两个组件,kubelet 提供了 Docker 引擎和 Kubernetes 控制平面的接口;kube-proxy 负责维护容器的网络规则。所以,每当你添加一个新的节点到你的 Kubernetes 集群中时,都会需要安装 kubelet 和 kube-proxy 来让该节点参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