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1.1 概述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线上线下的双向流通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要信息渠道。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更好地实现业务发展、产品市场推广、客户关系维护,以及留存用户等运营目标都是很重要的。因此,针对海量的订单数据和用户画像数据,进行智能客流分析及时调整客流策略、提升服务质量是公司运营的重中之重。
但是,由于信息化的复杂性,运营管理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用户规模的激增带来的订单量级快速增加;
- 跨部门协作加剧,各个团队之间沟通不畅;
- 监控维度多样,包括“静态”(如网站访问次数)和“动态”(如客户在线时长)的数据采集难度大;
- 数据源众多,采集的指标和信息呈爆炸性增长态势。
传统的客流量分析方法存在以下三个明显的缺陷:
- 方法本身无法有效处理海量的用户数据;
- 缺乏对客流趋势变化的敏感度,客流分析模型忽略了一些客流转化率的影响因素,导致指标趋势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 只考虑客流数值和用户特征,忽视用户行为习惯和喜好,而这些行为习惯和喜好往往可以帮助运营人员提升客户满意度。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客流分析系统应运而生。它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并识别出活跃用户群体,通过各种分析手段来精准把握用户画像和用户行为习惯,从而提供全方位、细粒度的运营支持。
1.2 技术背景
智能客流系统由两个关键组件组成:数据采集模块和分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和存储用户信息、订单信息、系统日志等数据。分析模块则根据用户的购买历史、浏览记录、搜索行为等行为特征和相关信息,从而建立一个模型预测出用户未来可能发生的动作或场景。
1.2.1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对接不同来源的订单数据、用户画像数据、行为日志数据等,并按照统一标准转换成统一格式的数据,供后续的分析模块使用。数据采集模块采用分布式架构,既可水平扩展集群规模,同时也兼顾容错性和高可用性。
目前比较主流的数据采集方式有以下几种:
- 离线采集:通过定期扫描、抽取等方式来获取原始数据,然后导入到离线数据库中保存。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需要周期性的运行数据采集任务,导致不及时、耗时,并且容易出现重复采集。
- 实时采集:通过实时监听数据流、接口调用等方式获取原始数据,然后通过消息队列转发到数据采集集群中处理,再保存到离线数据库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实时性强,但缺点是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会引入噪声、漏洞等风险。
- 融合采集:综合以上两种采集模式,将实时采集和离线采集相结合,将离线的原始数据作为缓冲区,实时采集新的用户数据或日志,批量导入离线数据库。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实时性又避免了重复采集的问题。
1.2.2 分析模块
分析模块负责根据不同业务需求进行智能分析,输出结果给运营人员,以便进行运营决策。智能客流分析系统所需的分析功能主要分为两类:
- 用户画像分析,包括用户年龄、性别、兴趣爱好、消费能力、地域分布、教育程度、职业等属性分析。利用分析出的用户画像信息,可以做到精确投放广告、推荐商品、改善客户服务等。
- 客流分析,包括客流量预测、热门景区的流量投放、高峰期流量调配等。利用分析出的客流趋势,可以制定出合适的营销策略,提升运营效率。
客流分析的方法很多,包括机器学习、时序分析、聚类分析等。其中,机器学习算法有基于贝叶斯分类器的流量预测、最大似然估计的流失预测、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时序分析方法包括滑动窗口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聚类分析的方法有混合高斯模型、GMM等。
1.3 方案设计
1.3.1 架构设计
- 前端组件:用来展示实时的客流数据。页面支持三种视图:系统整体视图、时间维度视图和区域维度视图。
- 数据采集组件:用来接收、清洗、导入订单数据、用户画像数据和系统日志数据。采集到的订单数据经过处理后被导入订单分析数据库中。
- 用户画像计算组件:用来分析和计算用户画像数据。计算好的用户画像数据存储在用户画像数据库中。
- 订单分析组件:用来分析和预测订单数据。订单分析组件根据订单数据生成订单分析报告。
- 客流预测组件:用来分析和预测客流数据。客流预测组件根据订单数据生成客流分析报告。
- 推送中心组件:用来发送微信推送通知。运营人员可以订阅推送邮件、微信、短信等通知。
- 数据分析组件:用来查询、统计、分析订单数据、客流数据和用户画像数据。
1.3.2 数据采集模块
1.3.2.1 数据结构设计
用户画像数据
用户画像数据存储在用户画像数据库中。每一条用户画像数据包括以下字段:
- 用户ID:唯一标识用户的ID号。
- 注册日期:用户注册的时间。
- 激活日期:用户首次登录的时间。
- 最后登录日期:用户最近一次登录的时间。
- 年龄:用户的年龄。
- 性别:用户的性别。
- 婚姻状态:用户的婚姻状况。
- 职业:用户的职业。
- 城市:用户所在城市。
- 省份:用户所在省份。
- 行业:用户所在行业。
订单数据
订单数据存储在订单分析数据库中。每一条订单数据包括以下字段:
- 订单ID:唯一标识订单的ID号。
- 用户ID:订单所属用户的ID号。
- 创建日期:订单创建的时间。
- 支付日期:订单支付的时间。
- 商品ID:订单包含的商品的ID号。
- 商品数量:购买商品的数量。
- 订单金额:订单的总金额。
- 收货地址:订单的收货地址。
- 下单类型:订单的下单方式。例如:电话、网络、自提。
- 下单渠道:订单的下单渠道。例如:PC、手机端、微信端、App。
- 订单状态:订单当前的状态。例如:待付款、待发货、已完成等。
- 是否取消:订单是否已经取消。
- 备注:订单的备注。
系统日志数据
系统日志数据存储在订单分析数据库中。每一条系统日志数据包括以下字段:
- 日志ID:唯一标识日志的ID号。
- 日志类型:日志的类型。例如:API请求、系统错误、用户操作等。
- 日志级别:日志的级别。例如:INFO、WARN、ERROR等。
- 日志信息:日志的信息。
- 日志时间:日志的产生时间。
- 日志源:日志的源头。例如:API接口、服务器、客户端等。
1.3.2.2 数据导入方式
数据的导入方式有两种:
- 离线导入:将原始数据文件导入到离线数据库中,然后由数据分析组件分析。
- 流式导入:接收数据流,实时处理,处理完数据后实时写入离线数据库中。
1.3.2.3 数据处理流程
用户画像数据处理流程
- 客户系统发送订单信息到订单系统;
- 订单系统接收到订单信息后,保存到订单数据库;
- 订单后台启动定时任务,从订单数据库中读取订单数据;
- 根据订单数据,调用用户画像计算服务,获取用户画像数据;
- 将用户画像数据保存到用户画像数据库。
订单数据处理流程
- 客户系统发送订单信息到订单系统;
- 订单系统接收到订单信息后,保存到订单数据库;
- 订单后台启动定时任务,从订单数据库中读取订单数据;
- 根据订单数据,调用订单分析服务,生成订单分析报告;
- 将订单分析报告保存到订单分析数据库。
1.3.3 分析模块
1.3.3.1 用户画像分析
用户画像是一个庞大的、多元的领域。而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客流系统可以通过分析海量订单数据、用户画像数据等,实现对用户画像的分析。
用户画像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用户特征分析:从订单数据、行为日志数据、支付日志数据等中,挖掘出用户的特定特征,比如购买频次、浏览偏好、交友习惯、收入水平等。
- 品牌形象搭建:根据分析出的用户画像,构造出符合其口味、表达风格的商标形象。
- 营销目标定位:分析出目标客户群体,制定营销活动策略,比如针对性的宣传、促销活动等。
- 用户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分析出用户的生命周期,可以提升用户的留存率、参与度、转化率。
- 广告投放优化:根据用户画像数据,制定合适的广告投放策略,比如精准投放、定向投放、个人化投放等。
1.3.3.2 客流分析
客流分析是运营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客流量一直是衡量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客流系统可以根据订单数据,准确、快速地预测出公司的日均客流量,并进行精准的流量分配、运营策略制定等。
客流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热门景区流量投放:根据订单数据、用户位置数据等,找出热门景区,进行流量投放,提升景区热度和参与度。
- 日均客流量预测:使用机器学习、时序分析等技术,对比历史订单数据和天气情况,预测出公司日均客流量。
- 高峰期流量调配:根据订单数据和公司的营销策略,制定出合适的高峰期流量调配策略,保证公司正常运营。
- 流量分析:通过统计客流量、访客属性、转化率等指标,评估公司的运营效果。
- 节假日流量预测:根据订单数据、节假日情况,对比同期的销售数据,预测出节假日的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