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K-means 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广泛应用于数据聚类领域。该算法的目标是将 n 个观测值划分为 K 个聚类,使得每个观测值都属于离其最近的均值(即聚类中心或质心)所对应的聚类,并且每个聚类内部的数据点尽可能相似,而不同聚类之间的数据点则尽可能不同。
1、算法原理
K-means 算法的原理基于距离的度量。它首先随机选择 K 个数据点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然后根据每个数据点与这些聚类中心的距离,将数据点划分到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对应的聚类中。接着,算法会重新计算每个聚类的均值,并将新的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这个过程会不断迭代进行,直到满足某个停止条件,如聚类中心的变化小于某个阈值或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
2、算法特点
K-means 算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简单高效:算法原理简单,实现容易,并且处理速度快,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 可解释性强:聚类结果直观易懂,每个聚类都有一个明确的聚类中心,方便后续分析和应用。
- 对初始质心敏感:不同的初始质心选择可能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初始质心的选择。
- 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量 K: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根据数据的特性和需求来确定合适的 K 值。
- 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解:由于算法采用迭代优化的方式,可能只能找到局部最优解,而无法达到全局最优。
3、应用领域
K-means 算法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 市场细分:根据客户的购买行为、偏好等特征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以便进行更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 图像分割: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相似的颜色、纹理等特征,以便进行后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
- 文本聚类:将相似的文本文档聚集在一起,以便进行主题建模、情感分析等任务。
- 异常检测:通过聚类将数据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类,从而识别出异常数据点。
一、算法概述
1、定义和应用范围
2、使用场景和分类
二、API
三、K-means算法实现流程
四、聚类算法评估方法
1、误差平方和(SSE)
2、肘方法
3、SC轮廓系数法
4、CH轮廓系数法
五、总结
K-means 算法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聚类算法,在数据分析和挖掘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K-means 算法及其变种和扩展算法将继续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