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网络层 - IPv6

发布于:2024-06-15 ⋅ 阅读:(174) ⋅ 点赞:(0)


IPv6 是互联网协议的最新版本,它被设计用来取代现有的 IPv4 协议。这是因为 IPv4 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限制,而 IPv6 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地址空间不足, IPv4 只有大约 43 亿个可用的 IP 地址,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一数量已经远远不够。而IPv6340282366920938463463374607431768211456个地址,你已经看到眼花了吧,这里也就是 2 128 2 ^ {128} 2128 个地址,也说明IPv6的地址有128,这个数据几乎接近于无穷,估计未来上百年都不会用完这么多地址。

IPv6 数据报

IPv6数据报格式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v6数据报分为两部分:基本首部有效载荷

  • 基本首部:长度为固定的40 byte,携带数据报的基本信息
  • 有效载荷:该部分包含了数据报真正的数据部分和任意数量的扩展首部

接下来我从前往后依次讲解每个字段的功能。

版本

4 bit,指明了IP协议的版本,IPv6中版本号就是6

通信量类

8 bit,为了区分不同数据报的优先级。范围为 0 - 70 代表最低优先级,7 代表最高优先级。

流标号

20 bit,流标号字段用于标识来自同一数据流的不同数据报,并允许网络设备对它们进行优先处理。

所谓的,就是一个源点到一个终点的一系列数据报,它们有共同的流标号。

有效载荷长度

16 bit,指明有效载荷部分所占的字节数。最大值是65535

下一个首部

8 bit,这个部分相当于IPv4可选字段,用于对IPv6的首部进行拓展。

其有两种情况:

  1. 如果该数据报没有扩展首部,那么该字段指明有效载荷中的高层协议类型。比如有效载荷为TCP数据报时,该字段值为6;为UDP数据报时,该字段值为17
  2. 如果该数据报有扩展首部,该字段指向的是第一个扩展首部类型。

比如以下可以扩展的首部:

  • 路由头部 :用于指定数据包的路由路径。
  • 分片头部 :用于将数据包分割成多个片段,以便在网络中传输。
  • 鉴别头部 :用于对数据包进行身份验证。
  • 封装安全负载头部:用于对数据包进行加密。

跳数限制
8 bit,用于限制数据报的传输次数,相当于IPv4中的TTL。每当路由器转发一次数据报,跳数限制就减一,当为0时,路由器就会丢弃该报文。

可以看到,相比于IPv4数据报,IPv6数据报的设计更加简单。

主要来说,IPv6数据报对IPv4数据报的首部做了以下更改:

  1. 取消首部长度字段
  2. 取消服务类型字段
  3. 取消总长度字段,改用有效载荷长度字段
  4. 取消TTL字段,改用跳数限制字段
  5. 取消协议字段,改用下一个首部字段
  6. 取消首部检验和字段
  7. 取消选项字段,改用扩展首部来实现扩展功能

可以看到,IPv6几乎一直在做减法,从而使数据报更加简洁。

剩下的就是源地址目的地址了,因为IPv6数据报的地址长度为128,所以这两个字段长度也是128 bit,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IPv6地址。


IPv6 地址

冒号十六进制记法

由于地址要占128位,如果用之前的点分十进制表示这个地址,就会很长。因此IPv6冒号十六进制的方法来记录一个IPv6地址。

其基本记法为:16位二进制分为一组,用4个十六进制表示,各组之间用冒号分隔

比如下面这个地址:

68E6:8C64:00FF:FFFF:0000:1180:960A:FFFF

最后一个地址就被分为了8个组。

以上只是基本记录方法,冒号十六进制记法还允许对满足特定要求的地址进行缩写。

一个组内部,如果0前面没有数字,且后面有数字,那么这个0可以省略

比如刚刚的地址:

68E6:8C64:00FF:FFFF:0000:1180:960A:FFFF

第三组00FF,由于00都在数字F前面,可以将其省略为FF;第五组0000,前三个0可以被省略,最后表示为0

但是比如说960A这个组,由于这个0前面有数字,所以不能省略。

最后这个地址就写为:

68E6:8C64:FF:FFFF:0:1180:960A:FFFF

确实简短了一些。

零压缩:一串连续的0可以被压缩为一对冒号::

比如地址:

FF05:0:0:0:0:0:0:B3 

中间连续的六组0000,可以被压缩为一对冒号::,最后地址就变成了:

FF05::B3

因为一个IPv6数据报被分为了8组,上面这个地址只有两组,中间用一对冒号,说明中间剩下的6组都是0000

但是要注意:一个地址只能进行一次零压缩

因为如果进行了多次零压缩,就不能确定一个地址了。

比如这个地址:

FF05::B3::9FFF

这个地址只有三个组,说明有五个组都是0000,请问FF05::B3有几组,B3::9FFF中间又有几组呢?

可以看到,这是不确定的,所以当进行多次零压缩,就无法确定一个地址了。

兼容IPv4地址

由于IPv4地址采用点分十进制,如果想要在点分十进制冒号十六进制之间转换,还是有点麻烦的。因此如果冒号十六进制内部的地址是一个IPv4地址,可以采用点分十进制作为地址后缀。

比如一个IPv4地址128.10.2.1,在IPv6中其实就只占用了最后两个分组,前六个分组都是0000。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0:0:0:0:0:0:128.10.2.1

前半部分是冒号十六进制,最后两个分组是点分十进制。我们可以再进行一次零压缩,此时就变成了:

::128.10.2.1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很快把一个IPv4地址转化为IPv6地址了。

不过要注意:IPv4地址一定可以转化为IPv6地址,但是IPv6地址不一定可以转化为IPv4地址

结合CIDR

IPv6地址也可以使用CIDR来划分网络前缀主机号,和IPv4是相同的。

比如一个网络的60位网络前缀为:

12AB:0000:0000:CD30:0000:0000:0000:0000

其可以表示为以下三种方式:

12AB:0000:0000:CD30:0000:0000:0000:0000/60
12AB::CD30:0000:0000:0000:0000/60
12AB:0000:0000:CD30::/60

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其实就是进行了一次零压缩,不过压缩了不同的部分。


地址分类

接下来我们看看特殊的IPv6地址:

地址类型 二进制形式 CIDR结合冒号十六进制
未指明地址 128位全0 ::/128
环回地址 前127位全0最后一位为1 ::1/128
多播地址 前8位全1后120位全0 FF00::/8
本地站点单播地址 前10位为1111111011后120位全0 FEC0::/10
本地链路单播地址 前10位为1111111010后120位全0 FE80::/10

除了这些地址,剩下的都是全球单播地址

一个IPv6数据报,有以下三种传输方式:

  1. 单播:即点对点通信
  2. 多播:一对多的通信,IPv6广播视为一种多播
  3. 任播IPv6增加的一种类型,任播的终点是一组主机,但是只有一个主机会受到数据报,也就是“传播给这一组内部的任意一个计算机”,所以叫任播。一般来说是传递给距离最近的一个。

IPv4 到 IPv6 过渡

推行IPv6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慢慢逐步演进,让IPv6慢慢地替代IPv4。由于目前主流的数据报还是IPv4,所以IPv6数据报想要在网络中传输,就必须兼容IPv4。主要有两种方法:双栈协议隧道技术

双栈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双栈协议的运行过程可以概括为:

  1. 地址绑定: 设备同时拥有 IPv4 和 IPv6 地址。
  2. 协议选择: 设备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IPv4 还是 IPv6 协议进行通信。
  3. 数据包封装: 根据选择的协议,数据包被封装成相应的协议格式。

上图中,路由器B和路由器E就是两个支持双栈协议的设备,当主机A要给主机F发送IPv6数据报时,由于要经过IPv4网络。路由器B会把IPv6数据报按照一定格式转化为IPv4数据报,随后在IPv4网络中传输。当路由器E接收到该数据报后,再将其转化成IPv6数据报。这样就可以完成IPv6数据报在IPv4网络中的传输。

双栈协议通过同时使用 IPv4IPv6 协议,确保设备能够与现有网络和设备进行通信,并为未来 IPv6 时代做好准备。它通过灵活选择协议,提高通信效率,并确保与现有网络的兼容性。

双栈协议的优缺点:

  • 优点:效率高
  • 缺点:由于会发生IPv4IPv6数据报的格式转化,有可能会造成损失

隧道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隧道技术是一种在现有网络基础上建立虚拟网络连接的技术。它通过将一种网络协议的数据包封装在另一种网络协议的数据包中,实现跨越不同网络环境的通信。

相比于双栈协议隧道技术不是直接把IPv6转化为IPv4,而是把IPv6数据报作为数据,封装在IPv4内部。这样就可以通过IPv4传输了。

隧道技术的优缺点如下:

  • 优点:这个过程不会修改原始的数据报,是无损的
  • 缺点:由于进行额外封装,整个数据报变大,效率降低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