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ck和boost总结

发布于:2025-05-10 ⋅ 阅读:(10) ⋅ 点赞:(0)

目录

1. 基本概念与原理

2. 工作模式

3. 典型应用场景

4. Buck-Boost电路:升降压结合

5. 核心区别与选择


1. 基本概念与原理

  • Buck电路(降压电路)
    通过开关器件(如MOSFET)周期性地导通和关断,控制电感充放电,将输入电压降至低于输入的稳定电压。其核心原理是通过调整占空比(开关导通时间与周期的比值)调节输出电压。当开关导通时,电感储能,电容充电;开关关断时,电感释放能量维持负载电流。
    关键元件:开关管、电感、二极管、输出电容。

  • Boost电路(升压电路)
    在开关导通时,电感从电源吸收能量;开关关断时,电感与输入电源串联,通过二极管向负载和电容释放能量,从而产生高于输入电压的输出电压。升压的关键在于电感储能后叠加到输入电压上,实现升压效果。
    关键元件:开关管、电感、二极管、输出电容。

2. 工作模式

  • Buck电路
    有三种工作模式: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断续模式(DCM)和临界模式(BCM)。在CCM下,电感电流始终大于零,输出电压纹波较小,适用于高功率场景;DCM则适用于轻载情况,可提高效率但纹波较大。

  • Boost电路
    同样存在CCM和DCM模式。CCM模式下,电感电流连续,升压效率较高;DCM模式在轻载时能减少开关损耗,但输出电压波动更明显1。

3. 典型应用场景

  • Buck电路: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供电(如CPU、GPU的电压调节)、电池充电管理(降压适配)等需要稳定低压的场景14。
  • Boost电路:适用于需要升压的场合,如LED驱动、电池供电设备(如手机快充)提升电压至所需电平。

4. Buck-Boost电路:升降压结合

  • 基本结构:将Buck和Boost电路结合,实现输出电压既可高于也可低于输入电压的功能。常见两种拓扑:

    • 极性反转型:仅需单个开关管和二极管,但输出与输入电压极性相反23。
    • 同极性型:采用双开关管和二极管,保留输入输出极性一致,适用于需要电压灵活调节且极性不变的场景。
  • 优势:适用于输入电压波动大的场合(如太阳能板、电池供电系统),通过动态调整占空比维持稳定输出。

5. 核心区别与选择

  • 拓扑差异:Buck电路中电感与负载串联,Boost电路中电感与负载并联。
  • 效率与复杂度:Buck电路效率通常更高(因仅需单级转换),而Boost电路因升压需求可能损耗略大。Buck-Boost电路因结构复杂,成本和控制难度较高。

结论参考自以下文章:

buck电路开关器件(buck电路元件)_行业资讯_一点销电子网

buck-boost-电子发烧友网

 buck-boost产品_电子发烧友网

一句话讲buck和boost升压降压电源电路-CSDN博客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