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斯洛需求层次
不知有没有考过教资的朋友还记得,在讲到“小学生个性心理”这一节时,我们曾学习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小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教师应当基于这些需求因材施教,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其实,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教育领域,对产品经理在产品规划和运营阶段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洞察用户需求,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产品定位和用户分层运营。
对于刚开始学习产品经理的朋友来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能还比较陌生。没关系,接下来就跟着这篇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
👉 定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43年提出的一种人类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基本层次,后来扩展为七个基本层次,常见的七层结构如下:
一种需求类型,都代表了用户在该阶段最核心的“想要什么”。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可以基于这些需求,思考产品如何切入、如何满足用户,从而提供有价值、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产品,深入理解在产品规划阶段和产品运营阶段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究竟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搞懂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接下来就该进入实战啦!面试中怎么讲,才能既显得专业,又不让人觉得背稿子?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总结
📌 你觉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干什么的?你会怎么使用它?
🎯回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白了就是一个帮助我们理解用户“到底在追求什么”的工具。
它把人类的需求分成了从基本生存到精神满足的几个层次,比如:吃饱穿暖是基础(生理)、有安全感是底线(安全)、被喜欢和接纳是情感需求(归属)、然后是被尊重、学习成长、最后是实现自我价值。
在我看来,这个理论特别适合用在两个场景里:
• 产品规划阶段:我会先看清楚这个产品解决的是哪一层的用户需求,比如外卖App解决的是“吃饭”问题,那核心就是生理需求;而像社交App,更多是满足“归属”和“尊重”。
• 产品运营阶段:我会用它来思考,怎么针对不同层级的需求来设计激励机制或用户分层,比如低层需求靠实用性留人,高层需求就要靠成就感、认同感拉长用户生命周期。
简单理解:用户在哪一层“卡住了”,产品就要去“接住”。
这不但让我理解用户更立体,也避免我在做产品时“自嗨”或者堆功能而没有重点。”
好啦,《小白学习产品经理的日记》第八章到这里结束啦,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