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双链路CDMA直扩通信系统的仿真实现

发布于:2022-12-21 ⋅ 阅读:(463) ⋅ 点赞:(0)
 

 

 

1.前言

2.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箱的使用及元件简介

3.仿真系统的搭建及模块参数设置

4.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5.参考文献

源文件评论区自取


前言

本次实验是基于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通过matlab中simulink仿真功能,搭建了一个能够简易实现的双用户通信系统,并绘制误码率评估其性能,目的在于帮助大家理解码分多址扩频通信的信号收发原理。文章浅显,不足之处,望大家能批评指正。

通信系统原理设计整体思路:发送端、信道、接收端。

单用户的系统搭建

e2a75351b9364415b8009c358d0ff7a1.png

 双用户的系统搭建

c870b69e07894967b5abedcbbcf23925.png

 


 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箱的使用及元件简介:

本次实验用到matlab 2020a中的simulink:主页菜单栏找到并打开simulink,99ffbff3859f432a963e3849ecfbf8c8.png

 点击blank model,进入仿真环境

fdf5a1b0ad2b4330b4470ea93bd5f913.png

点击library browser,进入元器件库,建议设为左右分屏,便于后续把多个元件拖入仿真环境。

8743c3270036453cb3aa87d298287b23.png

发送端用到的元器件:通过元件下方标注在库中找到相应元件,拖到仿真环境完成搭建

78143d070c324bf896c72b14577995c0.png

需要设计的参数:

信源与PN

bc7c0151e84d4911b8a0e866459051cb.png

 rate transitions:sample time:1/2000

712d54b4350048eab07b2ef1a8092ec3.png

 

接收端所需元件及其参数一致

 

fb5c5bbb7a284a63aefb6205f588ff94.png

 AWGN信道:

5dcbcad816134f2e9702fec8f69d8f0f.png

 误码率检测模块:

信源模块参数与发送端一致,rate transitions的采样时间设为1/100

如下图所示,显示端由上至下以此为:误码率,误比特数,总比特数。

c08af02d93b84700b850ea26c0b878b6.png

误码率计算器data out 要改为port型,否则会连不到显示端

e269f0af0e3d40c1820a6b43aadce37c.png

显示端的设计元件简介:

本次实验是数字信号频谱观察,应该采用DSP频谱仪(搜索出现的第二个),通过速率转换器和时延迟单位与取样点相连。通过scope观察时域信号。

12fb8faf5b194d3bbfe3757fc6a0a03b.png

 

单用户的整体体实现:421e93feecd84b45bf3db14ad17efa3b.png

 

如图所示,通过原型号与PN序列相乘,把100hz扩频到2000hz,完成20倍扩频。

由上至下:

伯努利序列

PN序列

扩频后序列

d468713f24d240ca99761e9d6c30cd19.png

 

 

扩频前后频谱比较,100hz到2000hz,完成扩频。显示端模块rate transitions建议参数:左图 原信号1/2000,右图扩频信号1/4000.奈奎斯特采样定理,2倍频率以上不失真。

 f346dd52b90449188fa205faa231408b.png

利用bertool工具 完成误码率曲线绘制

预处理:

1.AWGN,信噪比类型选择为Eb/No,值设置为EbNo,报错不管。

70013613cafe4060a042b64921e80bbc.png

 

2.误码率计算模块:数据输出到工作空间,记住下方变量名。并保存文件

575f67fb63954853bb5a21dd43401cad.png

 

返回在matlab命令行输入bertool回车打开如图页面:

eb0f7e3b8ba54ca9a032d6c2435d6fa0.png

我们

先绘制2PSK(BPSK)在AWGN高斯信道理论误码率曲线,例如范围为-2到13,中间用英文:冒号隔开,中文的:会报错。点击右下角plot绘制出理论误码率曲线。

其次选择到Monte Clarlo,设置参数:图中范围-2到13,每隔一单位打一个点。browers打开我们刚刚保存的文件,输入误码率计算模块变量名。

b30b29107bf14cc4969e6eca8f44d334.png

 画出的误码率曲线是离散的点,点击上图菜单栏的fit即可连线

c1cf83b786a94f5883b0d15f65350e9c.png

 图中采样点太少导致打到一半后面的点“消失”,打在纵坐标为零处,可提升系统运行时间,增加打点数(拟合程度)。

双用户在单用户基础上增加相应模块实现:

BPSK收发端相位偏移一致时误码率最小。相位偏移:用户1设为0,用户2设为pi/2。

利用载波正交性有效减小用户互相干扰。

cef59b91ba104f79bc136daa89bfe281.png

 误码率曲线图:

0768fbbcd6f24244824309a167df4e28.png

实验局限性:pi/2载波调制,只能满足双用户通信。

以上是初稿,待后续会再优化补充,码字不易,望大家多多点赞关注。不足之处,也欢迎大家评论区共同讨论。


2022年11月4日更新:

问题2:接收端为什么先解扩再解调?

解扩后扩频传输信号变为窄带信号,带内干扰信号减少,再解调时信噪比高,起到抗干扰的目的。


参考资料:

扩频通信里为什么是先解扩后解调? - Halo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767228/answer/135886993

 

 

 

 

 

 

 

 

 

 

本文含有隐藏内容,请 开通VIP 后查看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