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 OSI/RM七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

发布于:2023-01-15 ⋅ 阅读:(361) ⋅ 点赞:(0)

一、OSI/RM七层模型

1、主要考点

  • 七层模型每一层的名称、对应的设备、与TCP/IP模型的对应关系。

2、ISO

  •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为了解放网络设备,以及让不同厂商之间的设备更好的兼容通信制定了标准。

3、相关含义

  •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
  • RM:参考模型。
  • OSI/RM:七层参考模型

4、概念

  • OSI/RM参考模型一个具有七层结构的体系模型。

5、作用

  • OSI/RM的结构 是为了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
  • 一般来说,OSI下四层的主要任务是 数据通信,上三层的任务是 数据处理

二、各层的作用

1、物理层(bit流)

  • 物理层通过各类协议提供、建立维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电气、功能、规程的特性。因为在物理链路上能传输的是电势高低这种信号,所以对应二进制位的0和1。
  • 中继器:当信号传输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就会杀减的比较厉害了,想将信号传输到更远距离的地方,就需要一个设备将信号放大再传出去,实现一个中继的状态,像这样放大信号的设备就是中继器。
  • 集线器:就是之前常说的Hwb,主要是对物理的链路进行扩展,也就是可以通过集线器结更多的节点;本质上还是相当于在一根铜线上多节结几个点,由于这些节点是同一种介质,所以这些节点发信号的时候会产生冲突,就会产生冲突域,一个集线器就是一个冲突域。

2、数据链路层(帧)

  • 主要负责两个相邻节点间的无差错的去进行数据帧的传送了,为网络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
  •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是帧,具有流量控制功能。 链路是相邻两结点间的物理线路,数据链路可以理解为数据的通道,是物理链路加上必要的通信协议而组成的逻辑链路。该层协议的代表包括 PPPSTP等。 
  • 交换机:可以理解为一个多端口的网桥。在第二层可以链接多个节点,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虽然在第二层的交换机可以把第一层的冲突域隔离开,但是它链接的设备依然在广播影响的范围之内(向一个特定的地址发送一个数据包之后,这个数据包会转送到所有范围内的节点上,大家都可以收到这个数据包),称为广播域。隔离广播域就需要更高层次的设备,例如网络层的路由。
  • 网桥: 网桥在两个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DDL)间按帧传送信息。 

3、网络层(包/分组)

  • 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复杂的一层,也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它在下两层的基础上向资源子网提供服务。
  • 网络层主要是为传输层提供服务,具体功能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 即选择到达目的主机的最优路径,沿着该路径传输数据包)、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等。它提供的服务使传输层不需要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 。
  • 网络层为了向传输层提供服务,网络层必须要使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而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负责解决两个直接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但并不负责解决数据经过通信子网中多个转接节点时的通信问题,因此, 为了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让源端的数据能够以最佳路径透明地通过通信子网中的多个转接节点到达目的端,使得传输层不必关心网络的拓扑构型以及所使用的通信介质和交换技术,网络层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路由选择和中继、激活和终止网络连接、链路复用、差错检测和恢复、流量/拥塞控制等。 该层协议的代表包括 IPIPX等。 
  • 路由器:

4、传输层(段/报文)

  • 实现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 该层是通信子网和 资源子网的接口和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该层提供会话层和网络层之间的传输服务,这种服务从会话层获得数据,并在必要时对数据进行分割然后将数据传递到网络层,并确保数据能正确无误地传送到网络层。 因此,运输层负责提供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数据的可靠传送。
  • 该层协议的代表包括 TCPUDP等。

5、会话层

  • 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
  • 这一层又称会晤层或对话层,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维护两个实体之间的会话连接,确保点到点的传输不被中断,并进行会话管理和数据交换管理,即组织和协调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

6、表示层

  • 主要功能是协商和建立数据交换的格式,解决各应用程序之间在数据格式表示上的差异,以使一个主机应用层的数据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层理解。
  • 主要功能有数据语法转换、语法表示、数据加密和解密、数据压缩和解压。

7、应用层

  • 位于OSI/RM参考模型的最高层,直接针对用户的需要。
  • 是用户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完成用户希望在网络上完成的各种工作。它在其他六层工作的基础上,负责完成网络 应用程序与网络 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
  • 为用户提供的常见服务有文件服务、目录服务、文件传输服务( FTP)、远程登录服务( Telnet)、电子邮件服务(E-Mail)、打印服务、安全服务、网络管理服务、 数据库服务等。

二、TIP/IP模型(四层模型)

1、来由

  • 计算机由于有TCP/IP和互联网的存在才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 OSI参考模型虽然完备,但是太过复杂,不实用.而之后出现的TCP/IP参考模型经过一系列的修改和完善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TCP/IP相当于我们在世界上通信的官方语言,在互联网上通信都采用的这个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IP:网际或者网络协议。

2、七层参考模型和四层模型的对应关系

  •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一个设备都会涉及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例如网卡。
  •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主要是进行数据处理,与应用相关,所以合成“应用层”。

三、真题解析

1、考法1:设备对应的层次

2、考法2:冲突域与广播域

参考文章: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