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背景介绍
作为人工智能(AI)的领头羊之一,机器学习(ML)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在过去的十年里,由深度学习(DL)带来的机器学习模型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工艺越来越依赖于精确的手动控制,依赖于人员的高度专业化技能,而这些技能恰恰需要一些能够快速高效地生成模型参数和知识的计算机程序支撑。因此,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改善制造业管理流程和提升产品质量,成为了重点关注的问题。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可以将AI在制造业的应用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通过ML的方式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比如,利用ML预测组件故障并进行及时调整;利用ML实时监控工件质量和自动调整生产流水线工作进度;利用强化学习RL的方式自动调配机器资源分配;利用ML训练模拟环境,提升模型对现实世界物理约束的适应性。 第二,结合传统工艺的计算机辅助控制。比如,结合强化学习RL和随机森林算法,为传统工艺提升产出率;结合时间序列分析和神经网络NN,实现预测和检测工件缺陷;结合模糊系统FS,通过模仿学习,提升成品精度;结合混合优化算法MOE,完成复杂工序的自动化。 第三,建立数据仓库,集成不同来源、多种形式的数据,构建统一的制造业信息系统。比如,借助云计算平台,建立制造业IoT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中心;搭建企业级数据平台,构建数据共享和可视化分析体系;探索工业数据智能应用新领域,如机器人协作生产。 此外,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AI应用变革,促进智慧制造的发展。
2.核心概念与联系
以下为文章主要涉及到的相关术语或概念的定义,方便读者理解。
(1)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一门领域研究计算机怎样 automatically improve performance on a task by feeding it example data.The general goal of this approach is to enable computers to learn and improve from experience without being explicitly programmed.[1] The idea is that there exist algorithms or statistical models that can learn patterns in data, identify trends, make predictions or decisions, and perform complex tasks such as understanding language or image recognition.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build a model based on sample data,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dict outcomes on new data. 简单来说,机器学习就是让计算机从数据中学习到某种模式或者规律,以后再遇到类似场景的时候,就不需要重复训练了,只需直接运用这些模型就可以了。所谓“example data”,指的是输入特征值和输出结果之间的映射关系,也是机器学习所需要的基本素材。机器学习算法本身一般由四个要素组成:输入、输出、模型、策略。输入是待学习数据的集合,输出则表示基于输入数据的预期结果。模型则是一个用于表示输入-输出映射关系的函数,策略则是指导模型学习的规则或方法。具体的算法流程通常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模型训练、模型评估以及模型部署等步骤。
(2)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一种领域,它是指 agents 在执行一个任务过程中不断接收奖励和惩罚,根据此反馈行为不断学习,使得其策略越来越好。它的特点在于能够学习长期的,稀疏的reward信号。它可以看做是对动态规划的泛化,因为它不仅考虑agent当前的state,还会观察到下一个状态以及相应的reward。强化学习算法最重要的贡�entesque et al.[2],即在给定policy pi和环境model M下,找到最优的Q function q*,以便在未来得到最大的收益。因此,强化学习是一种模型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
(3)模糊系统
模糊系统(Fuzzy System)是指由模糊逻辑或模糊数学推导出来的一类系统,它通过模糊逻辑运算符来处理模糊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取值范围。其中的模糊逻辑运算符包括最小化、最大化、上下极限、连续统合、差异、逐步融合等等。模糊系统的目的是处理模糊的输入,把它转换成明确的输出。它可用于解决复杂且多变的系统问题,例如生产过程的优化、缺陷预测、系统控制等。
(4)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ensemble learning方法,它是一族由多棵互不相交的决策树组成的分类器。它与bagging方法不同的是,随机森林在决策树的训练过程中引入了随机的属性扰动,使得决策树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并且通过使用不同的数据子集来训练决策树,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健壮的模型。
(5)混合优化算法
混合优化算法(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是指以整数编程为基础,利用线性规划和无约束非线性规划的混合方法求解问题。在混合优化问题中,可能需要同时满足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l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integer variables subject to linear constraints, mixed non-linear constraints, and possibly nonlinear objectives.[3] 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经过变换,可以转化为线性规划或非线性规划问题,然后通过优化求解。一般来说,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往往比单纯的线性规划问题更难求解,但是其求解速度也很快。
(6)离散事件系统
离散事件系统(Discrete Event Systems)是指一个系统由一系列的不可预测的事件组成,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和顺序都是随机的,导致系统的运行具有不确定性。离散事件系统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复杂的、多agent的系统。它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开发和维护这种类型的系统,特别是针对多agent系统中的分布式控制问题。
(7)概率图模型
概率图模型(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简称PGM)是指用来表示联合概率分布的一个概率模型,它是图结构的,节点代表随机变量,边代表变量间的条件依赖关系,节点的边缘概率表示了各变量取值的概率分布,而非马尔可夫随机场,因而称为概率图模型。其特点是采用图论的思想来描述联合概率分布,能准确捕捉因果关系,并且允许变量间存在不确定的影响。
(8)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指利用统计方法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模式、关联、聚类、异常、风险等价值的信息,然后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决策、推荐、预测、监控等。它主要关注识别数据中的趋势、关联、分布、异常,从而进行有效决策。数据挖掘的关键是高效的数据采集、加工、清洗、存储、分析和总结。目前,数据挖掘的技术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包括市场营销、金融、供应链管理、医疗健康、广告、电信等方面。
(9)工业4.0
工业4.0(Industrial 4.0)是指21世纪末到22世纪初,工业经济和管理面临的重大变革,其关键词有“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等,意味着工业生产要实现从过程型向功能型的转变,从而实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工业4.0包括生产力的大幅增长、新一代的设备、工艺和工具的出现、生产关系的升级、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资本支出等的提升、新型经营方式的发展。其目标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科技手段,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社会效益、管理效率和员工能力。
3.核心算法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数学模型公式详细讲解
(1)随机森林算法——预测工件故障
随机森林算法是机器学习中一种集成学习算法,采用树状结构对数据进行分类。该算法由多棵树组成,每颗树都是一个预测器,用来预测样本的标签。当有新的样本进入时,每个预测器都会投票选出一个类别,最终由多棵树投票选出的结果决定新的样本的类别。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 数据准备:收集到足够多的训练数据,有标签的样本。
- 随机森林算法训练:随机森林算法首先将原始数据按照一定概率随机抽样得到若干个数据子集,分别对每个数据子集构造一颗决策树,每棵树是一个预测器,通过树的生长过程,尝试将数据划分到不同的叶子结点。
- 模型组合:随机森林算法将上述所有决策树的投票结果进行组合,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 当新数据进入时,随机森林算法将该数据与之前的训练数据一起进行预测,采用多数表决的方法,选出多数表决的那个类别作为该数据对应的类别。这样可以降低模型的方差。
(2)强化学习——自动调配机器资源分配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一种领域,其特点在于能够学习长期的,稀疏的reward信号。它可以看做是对动态规划的泛化,因为它不仅考虑agent当前的state,还会观察到下一个状态以及相应的reward。强化学习算法的核心是找到一个最优的策略pi,使得在未来获得的奖励最大。其典型的任务有智能体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学习如何采取行动,以达到目标。在制造业中,工厂设备需要被有效地分配,才能保证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我们可以采用强化学习RL来自动调配机器资源分配。 对于机器资源分配问题,我们假设一个工厂有n台机器,它们处于不同的状态,比如空闲、忙碌或故障,希望用RL算法来自动调配这些机器。在RL算法中,智能体(Agent)需要有一个状态空间S,它包含所有机器的状态;动作空间A,它包含了所有可以执行的动作,比如上线或下线某个机器;回报R,它是状态-动作对的奖励函数。通过探索与学习,智能体可以学习到最优的调配方案,以最低的总代价(cost)获得目标。(3)混合优化——完成复杂工序的自动化
混合优化算法(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是指以整数编程为基础,利用线性规划和无约束非线性规划的混合方法求解问题。在混合优化问题中,可能需要同时满足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l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integer variables subject to linear constraints, mixed non-linear constraints, and possibly nonlinear objectives.[3] 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经过变换,可以转化为线性规划或非线性规划问题,然后通过优化求解。一般来说,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往往比单纯的线性规划问题更难求解,但是其求解速度也很快。 在制造业中,由于工艺复杂、流程多样、工时紧张等原因,制造过程往往需要许多工人参与,才能完成。因此,工序自动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混合优化算法可用于工序自动化的任务,其基本思路是在已有的工序资源(如生产线机械)上,增加一些中间变量(如加工轨道),使得工序完成的效率可以优化。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概念建模:对工序自动化问题,我们可以先对工序的资源、工艺路线、工艺工时等方面进行建模。
- 建立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一般包括多个指标,如完成率、生产成本、设备利用率、工艺效率、订单完成率等,其中完成率是指产品完整性达到要求的比例,而生产成本、设备利用率、工艺效率等是衡量工序效率的指标。
- 线性规划求解:对目标函数进行线性规划,求解其最优值。
- 添加中间变量:添加一些中间变量,如工序暂存(process storage)、加工轨道(manufacturing track)。
- 非线性规划求解:对中间变量进行非线性规划,求解最优路径。
- 模型验证: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验证,如保证工序的完成率不低于要求、保证设备利用率、保证生产成本不高于预算等。
4.具体代码实例和详细解释说明
(1)PyTorch实现强化学习
import torch
import gym
class QNet(torch.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obs_dim, act_dim, hidden_size=64):
super().__init__()
self.net = torch.nn.Sequential(
torch.nn.Linear(obs_dim + act_dim, hidden_size),
torch.nn.ReLU(),
torch.nn.Linear(hidden_size, hidden_size),
torch.nn.ReLU(),
torch.nn.Linear(hidden_size, 1),
)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self.net(x).squeeze() # (batch_size,)
class DQN:
def __init__(self, env):
self.env = env
self.qnet = QNet(env.observation_space.shape[0],
env.action_space.n, hidden_size=256)
self.target_qnet = QNet(env.observation_space.shape[0],
env.action_space.n, hidden_size=256)
self.target_qnet.load_state_dict(self.qnet.state_dict())
self.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self.qnet.parameters(), lr=3e-4)
def choose_action(self, state):
if np.random.rand() < 0.01:
action = np.random.randint(0, self.env.action_space.n)
else:
state = torch.FloatTensor(state).unsqueeze(0)
actions = self.qnet(state)
_, action = torch.max(actions, dim=-1)
action = int(action.item())
return action
def update(self, replay_buffer, batch_size, gamma, device="cpu"):
states, actions, rewards, next_states, dones = replay_buffer.sample(
batch_size)
states = torch.FloatTensor(states).to(device)
actions = torch.LongTensor(actions).view(-1, 1).to(device)
rewards = torch.FloatTensor(rewards).view(-1, 1).to(device)
next_states = torch.FloatTensor(next_states).to(device)
dones = torch.BoolTensor(dones).view(-1, 1).to(device)
curr_qvalues = self.qnet(states).gather(1, actions)[:, 0]
max_next_qvalues = self.target_qnet(next_states).max(1)[0].detach()
target_qvalues = rewards + gamma * max_next_qvalues * (~dones)
loss = ((curr_qvalues - target_qvalues)**2).mean()
self.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self.optimizer.step()
def train(self, episodes, steps, batch_size, gamma, epsilon_start,
epsilon_end, epsilon_decay, save_interval, replay_capacity,
min_replay_size, discounted=False, render=True, verbose=True):
buffer = ReplayBuffer(replay_capacity)
epsilon = epsilon_start
best_score = None
scores = []
for ep in range(episodes):
state = self.env.reset()
score = 0
for step in range(steps):
if render:
self.env.render()
action = self.choose_action(state)
next_state, reward, done, _ = self.env.step(action)
score += reward
if not done:
buffer.add((state, action, reward, next_state, False))
state = next_state
else:
buffer.add((state, action, reward, next_state, True))
break
scores.append(score)
mean_score = sum(scores[-10:]) / len(scores[-10:])
if verbose:
print(f"Episode {ep+1}/{episodes}, Score: {score:.2f}, "
f"Mean Score: {mean_score:.2f}")
if best_score is None or mean_score > best_score:
best_score = mean_score
torch.save({"qnet": self.qnet.state_dict()},
f"dqn_{self.env.__class__.__name__}.pth")
if mean_score >= 200:
print("Solved!")
exit()
if len(buffer) < min_replay_size:
continue
epsilon *= epsilon_decay
if epsilon < epsilon_end:
epsilon = epsilon_end
self.update(buffer, batch_size, gamma)
if discuted:
self._update_target_network()
if __name__ == "__main__":
env = gym.make('CartPole-v1')
agent = DQN(env)
agent.train(episodes=500, steps=200, batch_size=64, gamma=0.99,
epsilon_start=1.0, epsilon_end=0.01, epsilon_decay=0.9999,
save_interval=None, replay_capacity=int(1e6),
min_replay_size=5000, verbose=False, render=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