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开始,华为开源仓颉编程语言!

发布于:2025-07-07 ⋅ 阅读:(22) ⋅ 点赞:(0)


7月30日,华为即将开源自研的仓颉编程语言。

仓颉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传说中的仓颉创造了汉字,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文字时代。华为用这个名字,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致敬。从2020年开始研发,到去年首次亮相,再到现在的全面开源,华为用了5年时间。

说起仓颉诞生的背景,不得不提到2019年后美国对华为的技术封锁。当时,华为在芯片、操作系统、软件生态等多个领域都面临"卡脖子"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华为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更有前景的路——完全自主研发。

仓颉编程语言的出现,正是华为在软件生态自主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它不仅要服务于华为的鸿蒙系统,还要在安卓和iOS平台上发挥作用,直接对标Java和Swift这两大主流开发语言。

仓颉的设计理念是"全场景智能",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一个编程工具,更是一个面向AI时代的开发平台。它内置了人工智能能力,强调安全性,这些特性让它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中显得格外有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仓颉专门为鸿蒙NEXT系统量身定制。鸿蒙NEXT是华为完全脱离安卓的操作系统版本,这意味着仓颉承担着构建全新软件生态的重任。

从去年6月预览版发布到现在,仓颉的市场表现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几周内就吸引了超过1万名开发者申请试用,到10月份向所有鸿蒙开发者开放后,美团、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开始用仓颉开发应用。

美团甚至用仓颉为外卖骑手开发了专门的应用,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在鸿蒙平台上线。这些实际应用案例证明,仓颉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展示,而是一个真正可用的开发工具。

华为选择开源仓颉,这个决定很有深意。开源意味着所有开发者都可以查看、修改和分享代码,这不仅能加速仓颉的发展,也能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生态建设中来。

从商业角度看,开源是华为打破技术孤岛、建立生态联盟的重要策略。当年Linux的成功证明了开源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华为显然希望仓颉也能走上这条路。

仓颉的开源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中国完全有能力开发出世界级的编程语言。这对整个中国科技产业都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会鼓励更多企业在基础技术领域加大投入。

目前鸿蒙系统已经拥有超过800万注册开发者,超过3万个应用和小程序。仓颉的开源将进一步降低开发门槛,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形成良性循环。

仓颉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鸿蒙系统、华为云、AI芯片等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栈。这种垂直整合的优势,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当然,仓颉的路还很长。编程语言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本身,更取决于生态的建设和开发者的认可。Java之所以能统治企业级开发多年,Swift之所以能在iOS开发中占据主导地位,都离不开强大的生态支撑。

仓颉要想真正成功,还需要在工具链、框架、社区建设等方面持续投入。华为显然明白这一点,从鸿蒙系统的40多个设备型号,到800万开发者的规模,都在为仓颉的成功铺路。

华为开源仓颉编程语言,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事件,更是中国科技自主发展的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中国在基础软件领域的突破。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