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防CDN与高防IP的选择需结合业务特性、攻击场景及技术需求综合评估。以下是两者的核心对比及选型建议:
一、核心能力对比
维度 | 高防CDN | 高防IP |
---|---|---|
防御能力 | 分布式防御(200G-1Tbps),侧重HTTP/HTTPS协议,集成WAF防火墙拦截CC攻击 | 单点高强度防御(500G-1Tbps+),支持TCP/UDP全协议,适合大流量DDoS攻击防护 |
加速效果 | 全球节点缓存加速,跨国访问延迟降低50%以上 | 无加速功能,仅提供流量清洗和转发 |
适用业务 | 网站、视频、电商等需加速的HTTP/HTTPS业务 | 游戏、金融、物联网等全端口业务(支持TCP/UDP/ICMP) |
误杀率 | 共享IP架构,误杀率较低(智能分流降低误判) | 独享IP+严格过滤规则,误杀率较高(可能屏蔽正常公用IP) |
成本 | 按流量/带宽计费,弹性成本(适合突发流量) | 一次性硬件投入或长期租赁费用,固定成本较高 |
部署复杂度 | DNS解析即可接入,无需改造代码 | 需配置IP映射或反向代理,部分场景需调整业务架构 |
二、适用场景推荐
1. 优先选择高防CDN的场景
- 全球化业务:需全球节点加速(如跨国电商、视频平台),同时抵御DDoS攻击。
- 高并发访问:如直播、社交媒体平台,需缓存静态资源并分散流量压力。
- HTTP/HTTPS协议为主:网站、API服务等依赖标准端口的业务。
- 成本敏感型:希望按需付费,避免高额硬件投入。
典型行业:电商、新闻媒体、在线教育、直播平台。
2. 优先选择高防IP的场景
- 大流量DDoS防御:如游戏服务器、金融交易接口,需应对1Tbps以上攻击。
- 全协议支持:需防护TCP长连接(如MMORPG)、UDP实时通信(如IoT设备)。
- 低延迟要求:游戏、实时音视频等对延迟敏感的业务。
- 混合架构需求:与现有高防CDN配合,构建纵深防御体系(CDN加速+高防IP防护)。
典型行业:游戏、金融支付、物联网、政府及企业官网。
三、选型决策流程图
是否需要全球加速与缓存? → 是 → 高防CDN
↓否
业务协议是否包含TCP/UDP非标端口? → 是 → 高防IP
↓否
攻击流量是否超过300Gbps? → 是 → 高防IP集群
↓否
是否需隐藏源站IP? → 是 → 两者均可(CDN共享IP/高防IP独享IP)
四、混合部署方案
对于大型企业或高安全需求业务,可结合两者优势:
- 前端高防CDN:加速全球访问,过滤常规攻击流量。
- 后端高防IP:作为第二道防线,应对超大流量攻击(如1Tbps+ DDoS)。
- 智能切换:攻击流量超过阈值时,自动将流量引流至高防IP清洗。
五、服务商选择建议
- 高防CDN:优先选择支持边缘计算、AI动态防护的厂商(如Cloudflare、阿里云高防CDN)。
- 高防IP:关注单节点防护能力、协议兼容性及误杀率(如腾讯云高防IP、白山云)。
总结
- 高防CDN:适合加速优先、HTTP协议为主、成本敏感的业务。
- 高防IP:适合大流量防护、全协议支持、低延迟要求的场景。
- 终极方案:全球化业务采用“高防CDN+边缘防护”,游戏/金融类业务采用“高防IP+负载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