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学时
2学时
二、实验目的
1.理解什么是测试用例以及理解测试用例的重要性
2.掌握通用测试用例的正确写法
3.掌握测试用例管理工具的使用
三、实验环境
(一)硬件环境:
1.笔记本电脑一台
2.内存大小:64G
3.磁盘空间:1TB
(二)软件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64位)11
2.文本撰写:WPS
3.编写工具:禅道
四、实验内容
1、实验方案:
根据老师上课所讲知识以及《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第十一章内容相结合,验证“新增联络”功能是否符合《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要求,并满足用户的期望,对其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
2、实验步骤:
(1)认真查看《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第十一章的内容,掌握测试用例的构成及设计以及书写标准。
(2)查看《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新增联络”功能的需求,关注各个功能点的细节。
(3)打开禅道,依据《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新增联络”功能的需求进行测试用例的撰写并导出最后的Excel表格。
(4)对导出的测试用例表格进行对应的修正,使其更加美观。
(5)书写实验报告并将测试用例的Excel表格以附件的形式插入到实验报告之中。
3、设计思路:
(一)明确测试目标
验证“新增联络”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要求正常工作,包括功能是否完整、输入是否正确处理、处理流程是否合规以及输出是否符合预期等。
(二)确定测试范围
对于“新增联络”功能,测试范围包括正常情况下的新增操作、各种边界条件下的输入、异常情况的处理以及与其他功能的交互等。
(三)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等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
- 通过等价类划分将输入字段划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类,然后针对每类设计测试用例。
- 通过边界值分析测试输入字段的边界值。
- 通过错误推测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四)设计测试数据
设计合适的测试数据,包括正常数据、异常数据以及边界数据等。对于“新增联络”功能,设计包含各种有效和无效客户信息的测试数据,以验证系统是否能够正确处理这些数据。
(五)定义预期结果
对于每个测试用例,都需要明确预期的结果,这有助于在测试执行过程中判断系统是否按照预期工作。对于“新增联络”功能,预期结果包括成功保存联络信息、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拒绝无效输入等。
(六)编写测试用例
每个测试用例应包含测试目标、测试步骤、输入数据、预期结果以及实际结果等要素。同时,还可以为每个测试用例分配唯一的标识符,以便于管理和跟踪。
(七)审查和修订
完成测试用例的编写后,需要进行审查和修订。包括检查测试用例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执行性,确保它们能够全面覆盖测试目标和范围。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变化对测试用例进行更新和调整。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设计针对“新增联络”功能点的测试用例,以确保测试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五、实验结果
1、测试用例的含义及重要性
(1)测试用例的定义
测试用例是有效地发现软件缺陷的最小测法执行单元,是为了特定目的而设计的测试数据及与之相关的测试规程的一个特定的集合。
(2)测试用例的重要性
①有效性
测试用例是测试人员测试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设计良好的测试用例将大大节约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②可复用性
良好的测试用例将会具有重复使用的功能,使得测试过程事半功倍。
③易组织性
正确的测试计划将会很好的组织这些测试用例并提供给测试人员或者其他项目作为参考和借鉴。
④可评估性
从测试的项目管理角度来说,测试用例的通过率是检验代码质量的保证。
⑤可管理性
从测试的人员管理,测试用例也可以作为检验测试进度的工具之一,工作量以及跟踪/管理测试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因素,尤其是比较适用于对于新的测试人员的检验,从而更加合理做出测试安排和计划。
测试用例将会使得测试的成本降低,并具有可重复使用功能,也是作为检测效果的重要因素,设计良好的测试用例是测试的最关键工作之一。
2、“新增联络”功能测试用例
(1)正向功能性测试
正向功能性测试是软件测试中常见的一种测试方法,它主要用于验证软件在预期输入条件下的正确性。正向测试方法通过输入预期的数据和条件来检验软件的正确性,验证软件是否按照设计和预期要求正确地执行。这种测试方法集中在功能验证上,将软件的输入和预期的输出进行对比,以确认软件是否按照设计的方式工作。
表2-1正向功能性测试
(2)反向功能性测试
反向功能性测试,又称为逆向测试,是一种引入不符合预期的输入数据和条件,以检测软件的弱点。逆向测试的目标是发现隐藏在软件中的问题和漏洞,从而进一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表2-2反向功能性测试
(3)Excel表格版测试用例
Excel表格作为一种高效的工具,能够简洁明了地呈现测试用例的各项信息,包括测试输入、预期输出、实际输出以及测试结果等。通过表格的形式,测试人员能够系统地组织和管理测试工作,便于跟踪测试进度,确保测试过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实验小结(包括问题和解决办法、心得体会、意见与建议等)
1、实验问题及解决方法:
1)实验问题:对《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新增联络”功能的需求理解不清楚。
解决方法:仔细阅读需求文档,并尝试理解其中描述的功能和需求。如果仍然存在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与团队成员一起讨论需求,以确保每个人都对功能有相同的理解。在阅读需求文档时,也可以参考其他类似系统的实现方式,以帮助理解功能的具体细节。
2)实验问题:测试用例管理工具禅道操作不熟练,导致用例撰写效率低下。
解决方法:查阅禅道的官方文档或在线教程,了解工具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官方文档通常会提供详细的步骤和示例,以帮助用户快速上手。此外,还可以寻找禅道的培训课程或在线视频教程,以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如果有其他团队成员对禅道比较熟悉,也可以向他们请教并寻求帮助。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逐渐提高对禅道的熟练度,并且可以尝试使用禅道的不同功能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具。
3)实验问题: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遇到了边界条件的处理困难。
解决方法:采用边界值分析和等价类划分等测试方法,对系统的边界条件进行明确化,即确定输入、输出和操作的边界值。然后,根据这些边界值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覆盖各种边界情况。可以利用团队的集体智慧,通过团队讨论的方式共同思考和解决边界条件可能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测试技术和文档,以获取更多关于边界条件处理的实践经验和方法。
4)实验问题:测试用例设计过程中遇到了重复劳动和低效率的情况。
解决方法:尝试利用测试用例模板,提前定义好测试用例的结构和格式。模板可以包括测试目标、测试步骤、输入数据、预期结果等内容,以减少重复工作。可以将常见的测试场景和用例模板存储在团队的知识库中,以便团队成员共享和复用,提高设计效率。也可以尝试自动化测试工具来辅助测试用例设计和生成,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团队内部的交流和协作,可以共同发现和解决测试用例设计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测试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实验问题:测试用例过于冗长或复杂,不利于理解和执行。
解决方法:对于复杂的测试场景,可以将测试用例进行拆分,以简化测试步骤和降低测试难度。同时,可以使用图形化工具或流程图来清晰地展示测试步骤和流程,提高测试用例的可读性和可执行性。
6)实验问题: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遇到了测试数据的获取困难,无法构造有效的测试场景。
解决方法:通过模拟或虚拟数据生成工具生成测试数据,以满足测试用例的需求。可以与业务部门或开发团队合作,共同制定合适的测试数据生成方案,并确保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7)实验问题:在执行测试用例时遇到了系统性能或稳定性问题,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或不稳定。
解决方法:通过性能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发现系统的瓶颈和性能问题,并及时采取优化措施。可以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以评估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实验问题:测试用例设计过程中遇到了缺乏实际经验或领域知识的挑战,无法充分覆盖所有可能的测试场景。
解决方法: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测试技能和领域知识,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和业务流程,并设计出更全面的测试用例。同时,可以与团队成员进行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共同解决测试设计中的难题。
2、实验心得体会:
(1)在实验中,我深刻认识到对需求的准确理解是测试工作的基础。在设计测试用例之前,必须对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有清晰的认识,包括各个功能点的具体要求和期望的输出。为了确保对需求的理解准确,我多次阅读了需求文档,并进行了讨论和沟通,以澄清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只有确保对需求的准确理解,才能够设计出充分覆盖各种情况的测试用例,从而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2)通过此次实验我学会了不同的测试用例设计技巧,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和错误推测等。这些技巧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我发现潜在的软件缺陷并提高测试的覆盖率。例如,在设计边界值测试用例时,我注意到了系统在边界处的行为是否符合预期,并设计了相应的测试用例进行验证。在设计等价类划分测试用例时,我将输入数据分成有效类和无效类,并针对每个类别设计了相应的测试用例。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测试用例设计技巧,我能够设计出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测试用例,提高测试的质量和效率。
(3)实验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在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的知识和技能,还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测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设计测试用例时,我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改进。通过持续学习和改进,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测试技能和水平,不断优化测试过程,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软件系统和测试需求。
(4)在实验结束后,我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我回顾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分析了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空间,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通过反思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下定决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我将继续保持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和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测试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3、实验意见与建议:
(1)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练习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可以加深我们对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这些案例和练习可以包括真实的软件系统或项目案例,让我们在实践中掌握测试方法和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提供实际项目中的测试场景和需求文档,让我们从实际项目中学习,提高实验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2)增加对测试工具的培训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常用测试工具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提高测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增加对开源测试工具的介绍和应用,以提供更多选择和学习机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或实验环节,介绍常用的测试工具,如禅道、Selenium、JMeter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演示和操作。同时,可以鼓励我们在实验中使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任务的完成,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加深对测试工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步,提高实验成绩和学习效果。安排实验指导老师或助教进行一对一或小组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学习建议和反馈意见。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互评和同行评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和水平。
(4)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设置开放性的实验项目或任务,让我们自由选择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同时,可以提供创新性实验项目或课程设计,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实验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5)关注实验设备和环境的改进,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实验和学习,提高实验效果和体验。通过更新实验设备,配备最新的软硬件设备和工具,提高实验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可以改善实验环境,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便利的实验条件,为我们的学习和实验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