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研究实施方案
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课题组
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要在教学中提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育人价值,育人价值实现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基于实践思考,确定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为切入点,试图以此为突破,去解决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研究旨在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为基础,探索何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何为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实现的因素,如何开发阅读教学育人价值,如何改进课堂阅读教学设计,最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育人价值的有效实现。
一、背景及缘由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有较大改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组织已走进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已为育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生长土壤,但就育人价值实现的有效性上,仍有众多不足。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上,为学生创设的情境有时不能激活学生生命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设计学生活动,但未能给足学生学习、思考问题的时间,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材处理上,缺乏结构化解读,往往是驻足一课,不能前后联系着给予学生能力的逐步提升,完成知识建构的完整性。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需提高,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
二、研究目标和价值
(一)研究目标
1.全面了解当下学生阅读现状,整合教学资源,明确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目标,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设计,实现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
2.提高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体验式阅读,引导学生运用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感悟生活,开放阅读视野;
3.深入挖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提高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的自觉认识,以研促教,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研究价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研究,不论是对于老师、学生,还是课内、课外阅读教学资源,都有深远的研究价值。一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本课题可以促进学生自身成长、发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实现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体验。二是教师发展的需要。在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使用、作业设计、指导学生活动、开展语文专题活动等方面能力得到提升;使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专业素质在实践中能得到提升;可以使教师获得更多课内外阅读教学资源。三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语文基础性能力,借助这些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细心)、感受力(敏锐)、思维力(深刻)、想象力(丰富)等以及与世界交往的心理能力,从而实现提升性育人价值;帮助学生学会语言的转述,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复述,缩减性的复述,实现语文阅读能力的增长,同时学生也在活动中发展了逆向思维,提升了自信心,形成善于倾听,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品质;开发小学语文教材育人价值,注意从内容本身、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多方面挖掘。在用教材的意义上,重新设计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路径,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品质。
三、研究范围和对象
学生、教师、家长。
四、研究工作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以研究育人价值为目的,统领本次课题研究活动,致力于以教学研修为载体,让教师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找到并提炼出值得研修、能够研修的真实问题,从专业人员、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和同伴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对实践过程进行持续反思并不断改进,从而不断生成教学智慧,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教学理论,最终形成系统有效的育人体系。
(二)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在教学中用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在课程活动实践中逐步丰富研究理论。
2.系统性原则。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遵循课程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课堂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设计课程训练序列,科学育人。
3.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4.开放性原则。要求学生在课程中,丰富学生的视野;教育者挖掘各种资源,提升育人品质。
5.发展性原则。确立以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融为一体,促使学生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查阅有关阅读教学育人价值方面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国内发达地区的阅读教学育人价值中的成功案例与经验,为研究工作铺下理论基础,同时,及时跟进学习国家相关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政策与法规,努力做到理论上不失偏颇,方向上与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保持高度一致。
2.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研究制定研究前期、后期问卷调查表,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活动,根据需要召开问卷调查座谈会,撰写详实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分析当前阅读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中的阶段调研提供数据支撑。
3.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将深入各个年级,跟踪学校各教研组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寻求优质案例,支撑研究主题。
4.个案研究法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将不断发现、总结与推广市内外,乃至省内外优秀案例,为教科研工作新思路提供参照样本。
5.经验总结法
结合校内外阅读教学中关于育人价值挖掘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策略,为课题研究提供新思考与新路径。
(二)总体思路
本课题研究首先参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理解国家对基础教育有关阅读教学的新政策与新要求,在获得一定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调查工作,总结分析传统阅读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新策略、新思路,并在各个年级深入探索阅读教学与育人价值之间的深层关系,开发适合于小学语文课堂的主题阅读系列课程,发挥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内涵理解,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良好习惯。
六、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的界定和分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实现的策略及方法;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实践载体的统整与梳理;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实现的课程优化方案。
七、研究过程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2.03-2022.05)
1.确定课题组主要成员,讨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方面的新举措,结合学校阅读教学实际,确立课题,课题组讨论目标、内容、策略、方法、创新点及过程设计,完成并提交课题申请评审书,申请课题立项。
2.确定课题组成员,初步讨论并分派各自将承担的研究任务。
3.课题组搜索相应的理论资料,汇编成册,进行集体研学和个人自学,了解同类课题的发展方向和优秀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好的借鉴,为创新该课题打好基础。
4.根据课题研究主题制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研究”问卷,在校内家长、教师、学生三类群体中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召开问卷调查座谈会,收集数据并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及时撰写调查报告,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制定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制定课题研究学期计划,初步实施课题研究。
(二)实施阶段(2022.06-2023.06)
制定各阶段研究工作计划,按照课题方案的重点目标等开展研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课题研究。
1.搜集、查找相关资料;
2.整理好典型案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及教学反思;
3.撰写个人及小组阶段小结报告,同时撰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研究的主题论文,论文必须以实例为支撑,要有说服力。
4.邀请校领导及专家进行指导培训,对本课题组的研究状况进行交流、研讨、总结,并结合实际进行调整。
(三)总结阶段(2023.07—2023.09)
1.搜集研究过程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反思得失,形成系统的理论,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申请书、鉴定书,并将取得的成果在市推广应用。
2.做好结题准备工作,申请鉴定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研究研究报告一份;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研究论文代表作9份;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研究课例汇编、心得体会;
九、研究工作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研究小组人员情况
本课题组共人,其核心成员是我校的优秀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也有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综合教科研能力强。几位核心成员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多项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为该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下为主要研究人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高志华,40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陕西省教学能手、延安市十佳青年教师、延安市师德模范、延安市五一劳动奖章、延安市德育先进教育工作者。现担任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办公室主任,六年级语文学科组长及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正式发表论文十余篇。曾参与陕西省规划课题1项,主持并参与延安市规划课题4项,主持完成延安市微型课题2项。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郭娜,40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陕西省教学能手、延安市十佳青年教师。现担任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年级校长,三年级语文学科组长及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正式发表论文十余篇。曾主持并参与陕西省规划课题3项,主持并参与延安市规划课题5项。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田欣,31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小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陕西省教学能手、延安市思政课“大练兵”教学标兵。现从事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正式发表论文五篇。曾参与陕西省规划课题1项、延安市规划课题2项,主持并参与延安市微型课题 2项。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其余几位老师虽然年轻,但是自入职来虚心求教,大胆创新,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同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也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研究基础。
(二)具体责任分工
高志华:课题管理、学术指导、会议策划、分工协调、资金筹措、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
郭娜:中期报告、课例研究等。
田欣: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开题报告等。
李存存:工作报告。
庞启迪:研究报告。
宋盼盼:实施方案、教师、学生作品集收集。
耿玉、刘静:课例汇编、论文、录像课、博客、课题结题报告。
(三)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措施、制度
1.浓厚的研究氛围。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和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学校已经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的教育科研氛围。学校还积极寻找新途径、搭建更多、更高的平台,经常派教师参加国内各级各类的业务学习、培训,开拓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充足的研究时间。本课题研究预设时间为一年半,实际上早在申报课题前两年就开始了长足的学习与思考。完成课题研究有充分保障。
(四)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学校设立课题研究的专项经费,能保证研究所需的各项费用,包括课题所需购置的理论书籍、学习资料,外出交流学习费用、研讨会议费等,并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种设备。学校建立激励机制,特别对课题研究人员制定了激励措施,并以课题研究作为评先、评优和晋级的主要依据。学校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充分提供时间、政策及其它条件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