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明白1-5类以及7类的LSA其中的泛洪范围及产生。还有特殊区域及其他特性。
实验要求:
1、所有router-id 为lookBack1
2、R1环回口不宣告,当作direct路由作为外部路由。
3、R6的环回口宣告进区域一
4、由于area3并没有与area0直接相连,采用虚连接将其加入OSPF计算中
5、将OSPF区域1设置为nssa与totally nssa 区域。通过查看区域1内设备进行查看俩区域的LSA区别
6、stub区域在本次实验中实现不了,在本次实验中原因是因为骨干区域不能成为stub区域、stub区域不能有外部路由、不能跨越虚连接也就是不能存在ASBR。
7、外部路由汇总在ASBR R1上进行,然后查看R4路由器是否汇总成功。
8、内部路由汇总由于R3和R4设置了虚连接所以查不到合成后的路由。
接口信息:
R1:G0/0/0 192.168.1.1/24
LoopBack0 1.1.1.1/32
LoopBack1 10.1.0.1/32
LoopBack2 10.1.1.1/32
LoopBack3 10.1.2.1/32
R2:G0/0/0 192.168.1.2/24
G0/0/1 192.168.2.1/24
LoopBack0 2.2.2.2/32
R3:G0/0/0 192.168.2.2/24
G0/0/1 192.168.3.1/24
LoopBack0 3.3.3.3/32
R4:G0/0/0 192.168.3.2/24
G0/0/1 192.168.4.1/24
LoopBack0 4.4.4.4/32
R5:G0/0/0 192.168.4.2/24
LoopBack0 5.5.5.5/32
R6:G0/0/0 192.168.2.3/24
LoopBack0 6.6.6.6/32
LoopBack1 172.16.0.1/32
LoopBack2 172.16.1.1/32
LoopBack3 172.16.2.1/32
1、router-id配置:在全局视图下。 例如:ospf router-id 2.2.2.2(其余同理)
2、宣告接口配置:在区域视图下宣告。例如:network 172.16.2.1 255.255.255.255(其余同理)
3、配置内部路由汇总:在需要汇总的路由所在的路由器所在区域内的ABR,区域下进行。例如:abr-summary 172.16.0.0 255.255.0.0
4、外部路由汇总:直接在OSPF进程中进行。例如:asbr-summary 10.1.0.0 255.255.0.0
5、引入直连路由:进程下直接进行。例如:import-route direct
5、在R3和R4上配置虚连接,在area2视图下进行宣。 例如 vlink-peer 3.3.3.3(两台设配router-id每台写对端的)。查看R5 看到LSDB存在其余区域的LSA。
6、先配置nssa再配置tatoally nssa,位于NSSA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都配置NSSA,tatolly nssa 一样
得出tatolly nssa与nssa区域之间的差别为tatolly nssa做事更绝一些不止将四类五类的LSA干掉还将三类的LSA干掉只剩下一条默认的三类;nssa 区域只将四类和五类的干掉三类没有改变。产生的默认七类的LSA是为了告知其它路由器SABR的位置。并且七类LSA在经过ABR发往其它区域时会将七类的LSA改变成五类的LSA。在三类和七类默认的同时存在时以三类为首。通过抓包可以发现7类LSA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