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学习笔记0-2

发布于:2022-10-29 ⋅ 阅读:(556) ⋅ 点赞:(0)

列表

创建列表:用中括号将数据包裹,数据之间用逗号分隔即可。

(它支持所有类型的数据)

(1)从列表中获取元素:

1索引值

通过索引值直接获取元素(注意:第一个元素的索引是0)a1

 

Len()函数,可以获取该列表的长度,再减一即为最后一个元素a2

当索引值为负值的时候,python会反向索引(此时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值为-1)a3

 

random函数(随机选择)a4

 

2 .切片  

格式:列表名[起始索引值:末索引值:间隔数]a5

 

3.for循环

 

(2)向列表添加元素

1.append()方法

特点:属于列表对象的方法

作用:在列表最后添加一个元素,一次只能添加一个元素

格式:number.append(n)

2.extend()方法

特点:事实上是使用一个列表来扩容另一个列表,所以它的参数是一个列表·

作用:在列表后添加元素,可添加多个元素

格式:number.extend([n,c,v])

3.insert()方法

作用:在指定位置添加元素

格式:第一个参数(x)为索引值,第二个参数(y)为待加入元素

number.insert(x,y)

注意:insert方法支持负数

 

(3)删除元素

1.remove()

指定待删除元素

2.pop()

指定索引值,默认为最后一个元素

3.del

它是python语句,不是列表方法

格式:del number[n,m]   #删除某个(些)元素

del number#删除整个变量

4.clear

清空列表

格式:number.clear()

(4)常用操作符

先前的大部分操作符都可以用于列表上

其中:

  1. 比大小时,当列表中有多个元素时,默认从列表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若相等,则比较两个列表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若不同,则返回第一次不同值。
  2. in ,not in    只能分析一个层级的关系,比如无法分析列表中的列表的元素

(5)其他列表方法

1.count()

统计某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格式:list.count(n)

2.index()

返回某元素第一次出现的索引值,格式同上

  1. reverse()

将列表原地反转

  1. sort()

对列表元素进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