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矽芯硬翌的科技主义教室!
Ps:记录模电学习路上的艰苦旅程,加油UPUPUP!
目录
一、晶体管引入与特性
Section1.基本放大电路的构建
(1) 通过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实现对一个微小正弦波的放大
- 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图
基本工作过程(1 - 8)。
注意: 如果EB不合适,会导致波形的中心位置(图中的IBQ、ICQ等)发生偏移,最终导致子图7的波形上移或者下移,输出波形的不是上面就是下面会被削掉。或者Rc,Ec不合适,也会出现类似的结果。
理论电路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供一定量的偏置,可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Section2.耦合
如何将信号源输入进放大电路呢?这里就采用耦合的方法
(1) 什么是耦合?
耦合,英文为coupling ,源自couple (两个东西的对接)虽然在不同的领域耦合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在电子学领域,耦合的含义是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电子学系统通过合适的方法(无论有线、无线,电阻、电容、变压器或者空间场),实现能量或者信息的传递。简单来说就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能量或者信息的传递。
(2)阻容耦合
- 阻容耦合的仿真电路图(VF4为电容C1 的电压)(C1是完成输入耦合的目的是将输入信号成功耦合到输入端,RC 将电流变化演变成电压变化目的是找出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RB 是提供静态偏执的)
C1起到的是输入耦合的作用,负责在不影响晶体管静态工作点的情况下,将输入信号耦合到放大电路中。
工作原理如下: 在输入信号为0的静态, C1 内含大量的电荷,使其具有与 UBEQ 完全相等的电压,在输入信号开始变化时,由于电容C1容值很大,且输入端存在一定的阻值,使其充放电时间常数很大,输入信号对它的快速充电或者放电,都不足以改变C1两端的电压,即C1两端电压为恒定值。因此,输入信号变正时,C1 左侧电位上升,导致C1 右侧电位跟着上升,UBE 上升,iB 变大,输入信号就被成功引入到了晶体管的基极。
(3)仿真演示
- 工作原理中讲到了输入信号不足以改变C1两端的电压,现在看一下仿真结果
输入信号信息
VF1为输入信号,VF4为电容电压,VF3为耦合后的输入信号(在VF4即电容电压的基础上上波动,和原理相同)
- 看一下电容上的变化,最大的幅度变化3.91mV,而电容上的电压有686.61mv,所以电容的充放电对电容基本没有影响。
Section3.晶体管的四种放大状态
(1)截至状态
(2)放大状态
(3)饱和状态
- 唯一关键特征,IBQ 增加的同时,ICQ 不在增加。
(4)倒置状态
- 简单来说就是C和E管脚接反导致的。
Section4.晶体管电路的静态求解
(1)放大结构的定义和判断
在一个电路中,当“电源电流方向”与晶体管“期望电流方向”吻合,则该电路属于放大结构。期望电流方向指:图中红色箭头的方向。
- 直流通路:完整电路中去掉除信号外的耦合部分,只留下影响晶体管直流(静态)状态的那部分电路。利用直流通路可以快速求出静态工作点。下列八幅图均为直流通路。
- 可以看出,子图(a)、子图(b)、子图(d)、子图(f)属于放大结构,其余都不是。在这些不是放大结构的电路中,实线为“期望电流方向" ,虚线为"电源电流方向"。子图(e)中的电容阻断了基极电流。
- 判断晶体管工作状态的法则
(2)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 计算步骤如下
本文含有隐藏内容,请 开通VIP 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