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 实验教程 第三章--arcgis和4D数据

发布于:2022-12-16 ⋅ 阅读:(629) ⋅ 点赞:(0)

1.4D数据介绍

        4D 数据是指:数字线画图数据(DLG)、数字栅格数据(DRG)、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数正射影像数据(DOM)。

(1)数字线画图数据(DLG):是现有地形图要素的矢量数据。

(2)数字栅格数据(DRG):是现有纸质地图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栅格数据文件。

(3)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是艺术字形式表达的地形起伏数据,也是矢量数据;

(4)数正射影像数据(DOM):是对遥感数字影像,经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也是一种栅 格形式的数据。

2.arcgis的数据和4D数据对应 

(1)ArcGIS的数据的数据主要分为矢量数据(要素类)和栅格数据(也叫影像数据)

(2)矢量数据(要素类):点、线、面和注记(地图文本的地理数据库名称)。DLG

(3)栅格数据是按网格单元的行与列排列、具有不同灰度或颜色的阵列数据。每一个单元(像素)的位置由它的行列号定义,所表示的实体位置隐含在栅格行列位置中,数据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或指向其属性的指针。

(4) DEM,DOM,DRG

3.栅格数据的概念

(1)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像素所代表的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影像的分辨率是指在影像数据中一个像素代表地面的大小,通常也是人眼能识别的最小地物大小。

具体:当分辨率为1m时,也就是说,图像上的一个象元相当于地面1m x 1m的面积,即1m2(平方米),

当分辨率为1m时,也就说,我们可以在影像中最小能分辨出距离为1米的地物


  

(2)栅格数据波段

栅格数据有两种:一种是由单一的层构成的称为栅格,另一种是由多层复合而成的称为影像(比如,多波段的卫星照片)

而卫星影像等数据包含了多个波段的信息,是分层存储的,每个波段的数据存储在一层中,每层中记录了某一波段范围内电磁光谱的反射系数。通过给每一层赋不同的颜色(R,G,B),可以生成合成影像,增强某方面的信息,以利于评价土地覆盖、植被密度等因素。

(3)栅格格式

栅格在一种特殊的影像格式,一般影像格式有JPG, BMP,TIF, PNG等,在ArcGIS中一般表现为Grid,.img,.TIF,具体的应用为DEM, DOM等,前面的属于文件格式,也可以存在数据库,在数据库中,不能加扩展名,是文件格式一定要加扩展名

任何栅格分析(处理)都是信息有损的处理,原始数据一定要保存(保留)

4.栅格数据改变分辨率

方法:重采样

X Y分别代表了改变后像元的长和宽的大小

重采样一共有三种方法:

  • NEAREST— 最邻近法是最快的重采样方法;因为没有新值创建,此方法可将像素值的更改内容最小化。适用于离散数据,例如土地覆被。
  • BILINEAR— 双线性插值可通过计算(距离权重)周围 4 像素的平均值来计算每个像素的值。适用于连续数据。
  • CUBIC— 三次卷积插值法通过根据周围的 16 像素拟合平滑曲线来计算每个像素的值。此操作将生成平滑影像,但可创建位于源数据中超出范围外的值。适用于连续数据。
  • MAJORITY—众数重采样法基于 3 x 3 窗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值来确定每个像素的值。适用于离散数据。

5.栅格数据格式转换

使用工具:复制栅格

 

也可以右键数据导出另存为进行格式转换操作

 

 

 

 

本文含有隐藏内容,请 开通VIP 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