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接地设计
- EMC接地定义
- 地分类:模拟工作地、数字工作地、电源地、保护地等
- 定义:电路电压的参考点 接地是电流返回其源的低阻抗通道
- 良好的接地要求:地回路阻抗小 信号(电源)回路面积小
- 接地对EMC影响
- 地电位差——产生共模干扰(BCI干扰测试can线加共模电流)
U=L*di/dt计算,电感与地走线粗细、长度、面积、形状有关,运行频率越高,电流变化越快,时间越短,相应产生地上电压越高!
地电位差——共模干扰电压(外壳有干扰,电流流经工作地时产生的共模噪声电压)
- 地设计对抗扰度的影响
外部传导干扰,通过地上阻抗形成地电位差,带来产品性能下降
外部辐射干扰,通过地与信号环路形成环路干扰,带来产品异常
- 静电放电对产品的影响
传导:IO端口和地(加TVS管) 辐射:耦合板放电
- EMI影响分析——回路面积越大,辐射越强
差模辐射:信号、电源与地形成环天线
共模辐射:共模电压形成棒天线模型
- EMC接地要点
- 产品接地设计要点:减小信号回路面积——S 降低公共高频阻抗——Z
A.对于单面板来说,就是走线在同一面。通常布线来说,先走通信号线,电源线然后在布地线,走不通时采取跳线方式。这样主要考虑产品功能,电磁兼容方面需要重点考虑:1)、信号回路与电源回路需要小;
2)、地面积尽量大,降低地阻抗;
3),空白地方尽量铺地,同时不能有悬浮地,系统跳线连接。
B.对于双板来说,采用网格接地或者接地平面方式可以有效减小地线阻抗,并且有利于电源回路和信号回路的回路面积控制;不建议采用梳状接地方式,对于网格接地应做到地线尽可能短粗,以减小地线阻抗。
1)网格地设计——降低接地线电阻
将接地线与接地螺栓,接地极牢靠地连接;采用良好的导电材料,上下层过孔降低接地阻抗
多层板接地设计——不能跨分割(都有GND平面)
- 混合地设计——分地
1.分地设计、电源信号滤波、模拟电路加屏蔽罩,传导辐射从电源与地进行处理
2.通常产品上不同地之间是可以按照功能区域进行分地,关键点在不同地连接处理问题,对于模拟开关芯片,数模地建议不分。
3.无论分地与否,信号回流第一位,保证功能正常;信号回流走阻抗最小路径而不是最短路径,分地连接处不能有高阻抗器件(磁珠),建议用铜皮短接
- 模拟地与数字地设计
模拟地与数字地采用“分区但不完全分割地”单点连接,形成两个地之间的连接桥,然后通过该连接桥布线;一般推荐多点的电容连接,电容值推荐1nF,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功率地设计
功率驱动芯片本身不走大电流,芯片的主要电流回路如下,左边黑色部分是控制部分走线回流路径,右边外围红色部分为功率电流回路路径,中间绿色、黄色、蓝色为模拟电流回流路径。三种电平具有公共的地电位,模拟与功率可以在MOS管下方连接在一起,但数字与模拟在前直接连一起。
- 射频地与数字地设计
- 射频地与数字地连接——分区但不完全分割地,单点连接,电容连接1nF
a射频类产品射频地与数字地一定分开
b相关地对应区域信号回流小,双面单板铺地设计
c电源信号接口滤波处理
d射频电路电源滤波
- 接口地设计
1.内部干扰源头,参考于数字地,来源于数字地,滤波滤到数字地;外部干扰来自于大地,滤波到大地。
2.接口滤波设计
3.CS干扰分析
CS测试的干扰实际就是对电缆每个信号加入共模干扰,干扰对大地的阻抗为150Ω共模干扰。
解决CS问题:共模干扰电流泄放到地,同时保证对接口电路干扰足够小。
4.接口地设计
为了泄放外部干扰电流,需在单板接口处设置接口地
接口地一定接金属外壳,同时接大地
如果没有金属机壳,没有大地,那么接口地与单板地设计为同一个地。
变压器下边要掏空,初次级要分开;
- 数字地与机壳地设计
1.产品接地设计:从降低阻抗、泄放共模干扰角度。数字地与机壳地连接,连接方式有直接等电位连接或阻容方式连接(通常在医疗行业,电力行业考虑漏电流或绝缘电压时,高压电容并百兆电阻连接)
2.单板地与金属结构塔接
单点连接相当于单板地与外壳串联连接,多点连接相当于单板地与外壳并联连接(多点连接可泄放干扰电流,降低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