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管理基础
1.1 概念
(1)项目是为提供一项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做的临时性努力。
(2).项目的具体特点如下:临时性(一次性);独特的产品、服务和成果;逐步完善;资源约束;目的性。
(3)项目工作的三个主要目标(三约束):时间、成本、质量。
(4)项目经理的责任:在时间、成本、质量和项目范围之间进行权衡以保证项目的成功
(5)项目和日常运作的区别
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构成
2.1 项目管理需要的知识领域
有效的管理要求项目管理组至少能理解和使用以下五方面的专门知识领域: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应用领域的知识、标准和规定;项目环境知识;通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软技能或人际关系技能。

2.2 项目结构对项目的影响

2.3 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
(1)通用的生命周期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a、成本与人力投入在开始时较低,在工作执行期间达到最高,并在项目快要结束时迅速回落。
b、风险与不确定性在项目开始时最大,并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随着决策的制定与可交付成果的验收而逐步降低

2.4 信息系统项目典型生命周期模型
(1)瀑布模型是一个经典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式,一般将软件开发分为: 可行性分析(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含单元测试)、测试、运行维护 等六个阶段

(2)螺旋模型是一个演化软件模型, 将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与线性顺序 (瀑布)模型中控制的和系统化的方面结合起来。使得软件的增量版本的快速开发成为可能。螺旋模型的四个象限分别标志每个 周期所划分的四阶段:制订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客户评估。螺旋模型强调了风险分析,特别适用于庞大而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
(3)迭代模型的生命周期四个阶段:初始、细化、构造、移交。核心工作流从技术角度描述迭代模型的静态组成部分,包 括:业务建模、需求获取、分析与设计、实现、测试、部署。
(4)V模型是一个对称的结构,非常清晰的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对应关系。适用于需求明确和变更不频繁的的情形。
(5)原型法认为很难一下子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首先不要 求一定要对系统做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而是本着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的系统需求。
原型应当具备的特点如下:1)实际可行 ;2)具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 ;3)构造方便、快速,造价低。
(6)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2.4 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1)项目管理各过程组成的5个过 程组可以对应到PDCA循环,即 戴明环:

P 计划(Plan)-- 设定为了达到目标所必须的方法或标准;
D 实施(Do)-- 按计划逐步实施具体工作;
C 检查(Check)-- 确认并检查实施的效果;
A 行动(Act)-- 确认事实效果与计划差异,并根据需要采取措施
(2)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启动过程组;计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监督与控 制过程组;收尾过程组。
1)启动过程组定义并批准项目或项目阶段,包括“制定项目章程”和“识别项目干系人”两个过程。
2)计划过程组定义和细化目标,并为实现项目而要达到的目标和完成项目要解决的问题范围而规划必要的行动路线。
3)执行过程组整合人员和其他资源,在项目的生命期或某个阶段执行项目管理计划。
4)监督与控制过程组要求定期测量和监控项目绩效情况,识别与项目管理计划的偏差,以便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项目或阶段目标达成。
5)收尾过程组正式验收产品、服务或工作成果,有序的结束项目或项目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