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师必知必会系列: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架构

发布于:2023-09-27 ⋅ 阅读:(69) ⋅ 点赞:(0)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及其相关技术是指深层神经网络的构建、训练及应用技术,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AI技术领域。随着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足这条艰巨的道路上。
本文将介绍当前最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以及对它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中所需的关键技术。希望能够通过本文提供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在理解、使用、优化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了解它背后的算法原理和框架构建流程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2.深度学习背景介绍

2.1 深度学习的定义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数据的非线性组合来表示输入数据,并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更新权重,从而使得模型具备学习能力,解决复杂的问题。深度学习通过堆叠层次的神经网络结构,逐渐抽象出数据的高阶特征,最终达到学习数据的泛化能力。

2.2 深度学习的发展历史

深度学习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 预激活层(Theano)-2010
  2. 循环神经网络(LSTM)-2011
  3. 卷积神经网络(CNN)-2012

深度学习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热门话题。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手机、嵌入式系统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度学习正在迅速崛起。

2.3 深度学习的应用场景

深度学习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其中一些比较著名的应用场景如下:

  1. 图像识别与理解:深度学习可以帮助计算机自动理解图片的内容,根据图片中的对象、场景、风景等信息进行分析、分类。图像识别领域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在准确率和效率之间做出取舍。

  2. 文本分析: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对用户搜索引擎中输入的文本进行分析,帮助搜索引擎返回精准结果。

  3. 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对用户输入的句子进行理解、分析,进而完成任务。如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实现聊天机器人的交互模式,自动翻译文档。

  4. 语音识别与合成:深度学习模型可以进行语音识别,提取用户说出的指令或语句,并给出相应的回应。

  5. 推荐系统: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基于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商品推荐,提高用户体验。

3.基本概念术语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深度学习的原理和功能,需要先掌握一些基础的概念和术语。

3.1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是模拟人类大脑的生物学计算模型,是由一组连接的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具有若干个输入信号,经过加权处理后产生一个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作为下一个神经元的输入,整个神经网络就是将多个这种简单神经元组合成一个复杂的计算模型。

3.2 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是神经网络的关键元素之一。它是一个非线性函数,作用在输入值上,目的是为了引入非线性因素,使得神经网络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输入数据。常用的激活函数有Sigmoid、tanh、ReLU等。

3.3 权重和偏置

权重(Weights)和偏置(Bias)是神经网络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了每一层神经元的输入、输出和学习速度。权重表示连接两个神经元的强度,偏置表示神经元的初始值。通常来说,偏置的值一般设置为0。

3.4 损失函数

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是衡量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误差大小的指标。它是用来描述模型训练时各个参数的优化程度。训练过程就是不断优化模型参数,使得损失函数的取值最小。

3.5 优化器

优化器(Optimizer)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时用于减少损失函数的算法。常用的优化器有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Adagrad、Adam等。

3.6 梯度消失与爆炸

梯度消失与爆炸(Gradient Vanishing and Exploding)是指随着深层神经网络的加深,梯度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剧烈变化,导致模型性能变坏或者无法收敛。为了防止梯度消失和爆炸的发生,可以通过梯度裁剪(Gradient Clipping)、使用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s)、Batch Normalization、Dropout等方式对模型进行正则化。

3.7 BatchNormalization

BatchNormalization(BN)是一种改进神经网络训练的技术。它通过对每一层的输入进行归一化(Normalize),使得每一层的输入均值为0,标准差为1,从而使得网络训练变得稳定、快速。

3.8 Dropout

Dropout(丢弃法)是另一种神经网络正则化的方法。它随机丢弃某些神经元,使得网络不依赖于某些节点的输出值,从而增加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3.9 ResNet

ResNet(残差网络)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层神经网络结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残差”机制,即每一个网络块都会对输入进行检测和修正,从而实现不同网络层之间的短路连接。

3.10 LSTM

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RNN,是一种非常有效的RNN。它可以解决 vanishing gradient 和 参数共享的问题。

3.11 CNN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一类深度学习模型,它使用卷积运算代替全连接运算,可以有效提取局部特征。

4.核心算法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数学公式讲解

本节介绍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神经网络结构、激活函数、权重、偏置、损失函数、优化器、梯度消失与爆炸、BatchNormalization、Dropout、ResNet、LSTM和CNN。

4.1 神经网络结构

首先介绍一下神经网络的结构。TensorFlow中用tf.keras.Sequential()创建模型,然后调用add()方法添加层。

model = tf.keras.models.Sequential([
    # Add first layer with input_shape parameter for the shape of inputs data.
    tf.keras.layers.Dense(units=64,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input_dim,)),
    # Add second hidden layer with dropout regularization to prevent overfitting.
    tf.keras.layers.Dense(units=64, activation='relu'),
    tf.keras.layers.Dropout(rate=0.5),
    # Add output layer which is a Dense Layer without any activation function (since it's regression problem).
    tf.keras.layers.Dense(units=output_dim)
])

上面的示例代码创建了一个两层神经网络,第一层有64个神经元,第二层有64个神经元,加入了Dropout来防止过拟合。最后一层没有激活函数,因为这是个回归问题。

4.2 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是神经网络的关键元素之一。它是一个非线性函数,作用在输入值上,目的是为了引入非线性因素,使得神经网络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输入数据。常用的激活函数有Sigmoid、tanh、ReLU等。

def my_activation_function(x):
    return x ** 2

上面的示例代码创建一个自定义的激活函数,这个激活函数只 squares its input value. TensorFlow提供了大量的激活函数供选择,具体列表见官网:https://www.tensorflow.org/api_docs/python/tf/nn。

4.3 权重和偏置

权重(Weights)和偏置(Bias)是神经网络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了每一层神经元的输入、输出和学习速度。权重表示连接两个神经元的强度,偏置表示神经元的初始值。通常来说,偏置的值一般设置为0。

model = tf.keras.models.Sequential([
    tf.keras.layers.Dense(units=64,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input_dim,), kernel_initializer='random_normal', bias_initializer='zeros')
])

上面的示例代码创建了一个Dense层,设置了kernel_initializer和bias_initializer,初始化权重和偏置的值为随机变量和0,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初始化方法。

4.4 损失函数

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是衡量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误差大小的指标。它是用来描述模型训练时各个参数的优化程度。训练过程就是不断优化模型参数,使得损失函数的取值最小。

model.compile(loss='mse', optimizer='adam')

上面的示例代码编译了一个模型,设置了损失函数为mean squared error,优化器为adam。

4.5 优化器

优化器(Optimizer)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时用于减少损失函数的算法。常用的优化器有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Adagrad、Adam等。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100, batch_size=32, validation_data=(X_test, y_test))

上面的示例代码训练了一个模型,指定了训练轮数为100,batch size为32,并且在训练的时候验证了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效果。

4.6 梯度消失与爆炸

梯度消失与爆炸(Gradient Vanishing and Exploding)是指随着深层神经网络的加深,梯度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剧烈变化,导致模型性能变坏或者无法收敛。为了防止梯度消失和爆炸的发生,可以使用梯度裁剪(Gradient Clipping)、使用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s)、Batch Normalization、Dropout等正则化方法。

optimizer = keras.optimizers.SGD(clipvalue=0.5)

上面的示例代码创建一个优化器,设置了梯度裁剪阈值为0.5。

model = keras.models.Sequential([
    keras.layers.Conv2D(filters=32, kernel_size=(3,3), padding="same",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img_height, img_width, num_channels)),
    keras.layers.MaxPooling2D(pool_size=(2,2), strides=2),
    keras.layers.Conv2D(filters=64, kernel_size=(3,3), padding="same", activation="relu"),
    keras.layers.MaxPooling2D(pool_size=(2,2), strides=2),
    keras.layers.Flatten(),
    keras.layers.Dense(units=num_classes, activation="softmax")
])

上面的示例代码创建了一个卷积神经网络,包含三层卷积层和两层池化层。

4.7 BatchNormalization

BatchNormalization(BN)是一种改进神经网络训练的技术。它通过对每一层的输入进行归一化(Normalize),使得每一层的输入均值为0,标准差为1,从而使得网络训练变得稳定、快速。

model.add(tf.keras.layers.BatchNormalization())

上面的示例代码将一个BatchNormalization层添加到了模型中。

4.8 Dropout

Dropout(丢弃法)是另一种神经网络正则化的方法。它随机丢弃某些神经元,使得网络不依赖于某些节点的输出值,从而增加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model.add(tf.keras.layers.Dropout(0.2))

上面的示例代码将一个Dropout层添加到了模型中,这里设定了保留比例为0.2。

4.9 ResNet

ResNet(残差网络)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层神经网络结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残差”机制,即每一个网络块都会对输入进行检测和修正,从而实现不同网络层之间的短路连接。

def residual_block(inputs, filters):

    # 1st block: Conv -> BN -> ReLU
    x = layers.Conv2D(filters, kernel_size=3, strides=1, padding='same')(inputs)
    x = layers.BatchNormalization()(x)
    x = layers.Activation('relu')(x)
    
    # 2nd block: Conv -> BN -> ReLU
    x = layers.Conv2D(filters, kernel_size=3, strides=1, padding='same')(x)
    x = layers.BatchNormalization()(x)
    
    # Merge the feature maps from both blocks
    add = layers.Add()([inputs, x])
    
    # Use ReLU activation on merged features
    out = layers.Activation('relu')(add)
    
    return out
    
inputs = Input((img_height, img_width, num_channels))
outputs = resnet_layer(inputs, 64, 2, stride=1)(inputs)

for i in range(2, 15):
  outputs = residual_block(outputs, 64 * min(2**(i-1), 8))
  
outputs = layers.GlobalAveragePooling2D()(outputs)

predictions = layers.Dense(num_classes, activation='softmax')(outputs)

model = Model(inputs=inputs, outputs=predictions)

上面的示例代码创建了一个残差网络,包含五个残差模块,每个模块含有两个卷积+BN+ReLU层,用1x1的卷积层减少特征图的通道数从而降低计算量。

4.10 LSTM

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RNN,是一种非常有效的RNN。它可以解决 vanishing gradient 和 参数共享的问题。

inputs = Input(shape=(maxlen,))
embedding = Embedding(vocab_size, embedding_dim, mask_zero=True)(inputs)
lstm_out = LSTM(units=latent_dim, dropout=0.2, recurrent_dropout=0.2)(embedding)
dense_out = Dense(units=1, activation='sigmoid')(lstm_out)
model = Model(inputs=[inputs], outputs=[dense_out])

上面的示例代码创建了一个LSTM模型,输入层是词向量,输出层是一个单一的sigmoid单元。

4.11 CNN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一类深度学习模型,它使用卷积运算代替全连接运算,可以有效提取局部特征。

model = Sequential()

# Convolutional Layers
model.add(Conv2D(filters=32, kernel_size=(3,3),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image_size, image_size, color_channels)))
model.add(MaxPooling2D(pool_size=(2,2)))
model.add(Conv2D(filters=64, kernel_size=(3,3), activation='relu'))
model.add(MaxPooling2D(pool_size=(2,2)))
model.add(Conv2D(filters=128, kernel_size=(3,3), activation='relu'))
model.add(MaxPooling2D(pool_size=(2,2)))

# Flatten and Fully Connected Layers
model.add(Flatten())
model.add(Dense(units=128, activation='relu'))
model.add(Dropout(rate=0.5))
model.add(Dense(units=num_classes, activation='softmax'))

# Compile the model
model.compile(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optimizer='adam', metrics=['accuracy'])

上面的示例代码创建了一个典型的卷积神经网络,包含四层卷积层和两层全连接层。

5.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还有许多新颖的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深度学习模型的准确率和效率,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下表列出了2018年深度学习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

技术方向 关键词 简介 发展方向 注意事项
模型压缩技术 Knowledge Distillation 通过模型蒸馏将大模型的输出结果转化为小模型 将大模型的输出结果转化为小模型 模型压缩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模型量化技术 Quantized Neural Networks 对浮点型的权重和特征进行量化 减少模型所占内存,提升运行速度 量化技术还有待优化
数据集增强技术(Data Augmentation) Data Synthesis / Overfitting 用数据生成方法生成假数据,用对抗训练方法欺骗模型对真实数据过拟合 扩充训练数据规模,以防止过拟合 好用的开源工具还很多
迁移学习技术(Transfer Learning) Finetuning + Fine-tuning 在不同的数据集上微调预训练好的模型,对新的数据进行再训练 不再作为冬瓜,适用于不同场景的迁移学习 可用开源工具较少
元学习技术 Meta-Learning 使用元学习方法对模型进行快速训练、泛化、优化 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 元学习技术还很少
强化学习技术 Deep Q-Networks / Policy Gradient 采用强化学习算法训练模型 更快速的模型训练、更好的模型效果 需要更多的GPU资源
无监督学习技术 AutoEncoders / Variational Autoencoders 对数据进行编码、去噪、降维、可视化、学习特征分布 发现隐藏的特征、压缩数据、高效处理缺失值 优秀的开源库还有很多
本文含有隐藏内容,请 开通VIP 后查看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