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在现代计算机科学中,图像是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医疗诊断、虚拟现实、生物识别、增强现实等领域。从数字图像到彩色图像,再到高动态范围和立体图像,单个图像可以由很多像素点组成,每个像素点都具有颜色信息、强度值等属性。虽然图像的数量和种类无穷无尽,但由于其复杂性和高维数据量,在传统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并没有受到充分关注。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兴起和计算能力的逐渐提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为了促进相关研究的进步,本文将对图像处理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的算法示例展示图像处理的新趋势。
一、背景介绍
图像处理是指对摄制或扫描得到的一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各种操作,包括裁剪、缩放、拼接、超声波拍照、三维重建、滤波、锐化、叠加、蒙版、边缘检测、特征提取、超像素等,从而达到提高图象质量、加快分析速度和增加感知力的效果。图像处理作为一项基础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极大的影响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生物医学、通信、金融、自然科学等各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早期的图像处理系统只能对静态图像进行处理,而随着摄像机、智能手机、微型摄像头的普及和计算机算力的不断增强,基于摄像机拍摄的动态图像的处理越来越迫切。如何有效地进行图像处理,是激活现代计算机的关键技术之一。
二、基本概念和术语
1.像素(Pixel)
像素是指一张图像中最小的单位,它表示图像中的一个点。在一副灰度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值代表了一个黑白的灰度值,即它的亮度。在彩色图像中,每个像素分别拥有三个通道的颜色值,分别用于红、绿、蓝色通道。不同的光谱摄影设备对每个像素的颜色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在某些场景下,为了应对光源的变化和景深的影响,也需要考虑空间定位和相对性。通常情况下,一幅图像会由一个二维数组表示,其中行数和列数决定了图像的尺寸。行数为图片高度,列数为图片宽度,同时也是图像的像素个数。如同人的眼睛一样,图像分辨率越高,每英寸上的像素就越多,图像就越清晰。如下图所示,一副图像的像素可以看作是一个矩阵,矩阵的行数和列数分别对应于像素的高度和宽度。
2.位深度(Bit Depth)
位深度又称位宽或位长,是指像素在计算机内存中所占的位数,它是图像信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通过改变位深度,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图像压缩,从而节省存储空间。较低位深度的图像通常被称为“黑白”图像;较高位深度的图像则被称为“彩色”图像。图像的位深度是32位的时称为RGB真彩色图像,图像的位深度是8位的时称为灰度图。一般来说,位深度越高,图像的细节就越丰富;位深度越低,图像的质量就越差。因此,对于一幅图像而言,位深度越高,图像的细节越丰富,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
3.颜色模型
颜色模型是用来描述图像的颜色和彩色的方式。在RGB颜色模型中,色彩由红(Red),绿(Green)和蓝(Blue)三原色构成,不同颜色的混合比例由三个参数R,G,B确定。CMYK颜色模型是一种变形的CMY颜色模型,采用四个参数Cyan,Magenta,Yellow,Key (黑色)来描述色彩。CMY模型中,白色由C、M、Y三原色混合而成,黑色由Key值完全覆盖。HSB颜色模型采用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明度(Brightness)来描述颜色。HSL颜色模型的色调和亮度的概念类似,只是亮度的参数取值范围更广,包括了从零到一之间的任意值,而饱和度参数只能取0%~100%。
4.直方图
直方图是图像处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直方图是图像像素值分布的统计表,记录了图像的灰度级分布情况。根据直方图,我们可以直观了解图像的特征,例如:均值、方差、偏态、峰值等。
5.空间坐标系
空间坐标系是指坐标轴的位置,即左上角、右下角、中心点的坐标。在平面坐标系中,坐标轴的长度单位通常是像素值。如图所示,坐标系的原点往往在图像的左上角。
三、核心算法原理及操作步骤
图像处理的基本任务是在输入图像的某种形式上获得输出图像。图像处理的算法从两个方面进行分类,一是全局算法,如全局阈值、形态学操作、光流跟踪;另一类是局部算法,如几何变换、傅里叶变换、插值方法、锐化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全局算法。
1.灰度级转换
灰度级转换是指将输入图像的灰度级线性映射到输出图像的灰度级。图像的灰度级是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常用的灰度级转换方式包括简单阈值化、正片叠底、伽马矫正法、灰度拉伸、平均滤波等。
(1)简单阈值化
简单阈值化是将输入图像中的所有像素值都划分为一定范围内的灰度值,然后应用阈值进行灰度值抹平。如图,在阈值为30时,把输入图像中小于等于30的像素值全部设置为0,大于30的像素值全部设置为255,再用函数f(x)=255-x/255*(255-0),对得到的灰度级进行反转,这样就完成了阈值化操作。
(2)正片叠底
正片叠底就是将输入图像和背景图像的像素值的权值相乘,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两者叠加的图像。这种叠加的方法比较简单,并且不会产生噪声。因此,当输入图像背景较暗、明亮区域亮度不均匀时,用正片叠底的方法进行处理效果较好。
(3)伽玛矫正法
伽玛矫正法是一种数学变换,在色彩加工领域很有用处。伽玛矫正法用于消除多光源和反射带导致的光照干扰。它的基本思想是将相邻的颜色值乘以不同的权值,然后求和得到新的颜色值。由此可得新颜色值与旧颜色值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对色彩的控制。
(4)灰度拉伸
灰度拉伸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长将整个灰度级线性分段。灰度拉伸的目的是减少图像细节的丢失。灰度拉伸方法有平均拉伸、中值滤波、局部拉伸、最大最小值滤波、最大最小差值滤波、锐化滤波等。
(5)平均滤波
平均滤波是一种简单的低通滤波器。该滤波器以当前像素为中心,邻域内的像素平均值为输出值。平均滤波能够平滑图像,去除噪声,同时保持边缘的锐利程度。
2.形态学操作
形态学操作是指对图像的结构进行处理,以消除噪声、提取轮廓、定位对象、实现拆分与合并等。形态学操作方法有开闭运算、腐蚀、膨胀、顶帽、底帽、礼帽、细化、侵蚀、扩张、交集、并集、孔洞填充、骨架提取等。
(1)开闭运算
开运算是将一个结构元素腐蚀后再膨胀得到的图像,可以用于填充前景物体内部的缺陷。闭运算刚好相反,先膨胀再腐蚀,用于填充前景物体外部的缺陷。
(2)腐蚀与膨胀
腐蚀和膨胀都是图像处理中常用的形态学操作。在图像中,腐蚀操作使邻域内的像素值减小,而膨胀操作则使邻域内的像素值增大。在许多场合下,腐蚀和膨胀可以消除一些噪声,从而得到清晰的图像。在侵蚀与扩张过程中,也可以得到有用的结果。
(3)顶帽与底帽
顶帽与底帽是另外两种形态学操作。它们与腐蚀、膨胀类似,也是对图像的结构进行处理。不过,它们对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稍有不同。顶帽操作是先腐蚀图像,再膨胀操作得到的图像;而底帽操作则相反。
(4)细化与侵蚀
细化与侵蚀都是对图像的结构进行处理,用于提取对象的轮廓。但是,细化往往会造成图像模糊,因此一般只用于识别图像中的目标物体。而侵蚀操作则可以用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
(5)扩张与交集
扩张与交集都是图像处理中常用的形态学操作。在扩张操作中,以对象的外轮廓为界,扩展直线;而在交集操作中,以两对象的相互交叉部分为界,保留交叉部分。
3.锐化方法
锐化方法是指将原始图像中的亮度与结构信息结合起来,得到与原始图像较为接近的结果。锐化操作的目的是在不损失图像整体细节的情况下,增强图像的醒目程度,特别是突出轮廓、边缘的强烈特征。锐化方法有基于像素强度的锐化方法、基于图像梯度的锐化方法、基于形状的锐化方法、基于空间距离的锐化方法等。
(1)基于像素强度的锐化方法
基于像素强度的锐化方法主要基于图像灰度级的差异,将亮度大的地方增强,而亮度小的地方降低。将绝对强度与相对强度相结合,对图像的醒目程度和纹理呈现都有很好的效果。
(2)基于图像梯度的锐化方法
基于图像梯度的锐化方法主要基于图像灰度级的局部差异。对于图像中亮度变化明显、方向一致的区域,对其像素点赋予更大的权重;而对于图像中亮度变化不明显、方向变化明显的区域,对其像素点赋予更小的权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将明亮的地方增强,暗处降低的效果。
(3)基于形状的锐化方法
基于形状的锐化方法通过判断图像的形状来选择处理区域,然后对相应的区域进行处理。该方法基于图像的形状信息,对图像的锐化与结构信息进行统一处理,产生较好的效果。
(4)基于空间距离的锐化方法
基于空间距离的锐化方法通过计算像素与其周围像素的空间距离,来判断哪些区域的锐化程度应该更大。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增大邻域内的锐化程度,缩小远离中心的锐化程度。
4.光流跟踪
光流跟踪是图像处理中的重要算法。它可以用来计算图像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光流追踪算法可以分为几种,包括稠密光流跟踪、块匹配光流跟踪、亚像素级光流跟tpoint姬角度,稀疏光流跟踪。
(1)稠密光流跟踪
稠密光流跟踪算法直接在图像上生成所有可能的运动向量,然后计算每个向量对应的响应值,最后选择响应值最大的向量作为最终的运动向量。这种方法速度慢,且容易受到光流场的噪声影响。
(2)块匹配光流跟踪
块匹配光流跟踪算法首先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块,然后对每个块分别计算光流场,最后依次将这些块的光流场叠加起来得到完整的光流场。这种方法对光流场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
(3)亚像素级光流跟踪
亚像素级光流跟踪算法分两步进行处理。第一步是计算当前位置到八邻域的像素位移,第二步是从邻域中心像素到当前像素的光流场。这种方法速度快,但对光流场的精度要求较高。
(4)稀疏光流跟踪
稀疏光流跟踪算法首先使用低通滤波器过滤掉图像中不需要跟踪的部分,然后使用非线性滤波器拟合运动场,最后对运动场进行细化处理。这种方法对光流场的精度要求较低,但速度较慢。
四、具体代码实例
下面提供一些实际的代码示例,供读者参考。
1.图像读取与显示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读取图像
cv2.imshow("Original Image", img)
# 将图像灰度化
grayImg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cv2.imshow("Grayscale Image", grayImg)
# 显示等待用户按键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
2.绘制矩形框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图像
img = np.zeros((512, 512, 3), np.uint8)
# 设置颜色值
green = (0, 255, 0) # 绿色
blue = (255, 0, 0) # 蓝色
red = (0, 0, 255) # 红色
# 绘制矩形框
cv2.rectangle(img, (100, 100), (300, 300), green, 2) # 画绿色矩形框
cv2.rectangle(img, (200, 200), (400, 400), blue, -1) # 画蓝色填充矩形
cv2.circle(img, (200, 200), 20, red, -1) # 在蓝色矩形上画红色圆
# 显示图像
cv2.imshow("Rectangle Demo", img)
# 等待用户按键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
3.绘制椭圆、圆形、多边形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图像
img = np.zeros((512, 512, 3), np.uint8)
# 设置颜色值
yellow = (0, 255, 255) # 黄色
purple = (255, 0, 255) # 紫色
orange = (51, 153, 255) # 橙色
white = (255, 255, 255) # 白色
black = (0, 0, 0) # 黑色
# 绘制椭圆
cv2.ellipse(img, ((256, 256)), ((100, 50), 0, 360, 0), purple, 2)
# 绘制圆形
cv2.circle(img, (256, 256), 100, yellow, 2)
# 绘制多边形
pts = np.array([[100, 256], [200, 256], [256, 150]], np.int32) # 定义多边形顶点坐标
pts = pts.reshape((-1,1,2)) # 从(x,y)变成[(x,y)]
cv2.polylines(img,[pts],True, black, thickness=2) # 画多边形
# 显示图像
cv2.imshow("Shape Demo", img)
# 等待用户按键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
4.显示轮廓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图像
# 图像预处理
grayImg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blurImg = cv2.GaussianBlur(grayImg,(3,3),0)
threshImg = cv2.threshold(blurImg, 127, 255, cv2.THRESH_BINARY)[1]
# 查找轮廓
contours, hierarchy = cv2.findContours(threshImg, cv2.RETR_TREE, cv2.CHAIN_APPROX_SIMPLE)
# 绘制轮廓
cv2.drawContours(img, contours, -1, (0,255,0), 2)
# 显示图像
cv2.imshow("Contour Demo", img)
# 等待用户按键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