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消息队列与事件驱动架构是分布式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架构模式。本文从概述、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优点和缺点等方面对消息队列与事件驱动架构进行全面的介绍。
阅读对象
本文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 有一定经验的软件工程师
- 对消息队列、事件驱动架构有深刻理解的人员
- 需要了解消息队列与事件驱动架构原理及应用的人员
2.背景介绍
一句话概括
消息队列(MQ)和事件驱动架构(EDA)是分布式系统中两种常用且相互促进的架构模式,其通过异步通信实现解耦、削峰、提升性能等功能,有效解决了微服务架构中的数据流动问题。
分布式系统架构
在微服务架构中,由于需要拆分单一业务系统,使得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可扩展性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云计算平台应运而生。云计算平台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发展。但是,分布式系统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例如,高并发和流量爆炸等问题,使得系统的可用性降低,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同时,系统越来越复杂,系统间依赖关系越来越多,系统组件之间交互越来越频繁,使得系统架构越来越难以管理和维护。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分布式系统的问题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事件驱动架构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数据流动不一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服务间数据依赖导致的同步问题
- 服务间数据独立导致的最终一致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提出了“事件驱动”架构模式。“事件驱动”架构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异步通信,将事件发布到事件总线上,然后订阅事件的服务消费事件。这种架构模式能够有效地解耦服务,减少同步依赖,保证最终一致性。 “事件驱动”架构模式是基于事件的异步通信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微服务架构中的数据流动不一致问题。“事件驱动”架构模式一般包括三个角色:事件源、事件处理器、事件总线。
事件源
“事件源”又称为事件生成者或事件产生者,负责产生事件,将事件发送到事件总线上。事件源可以是一个应用程序或者是一个硬件设备,比如传感器、网关、数据库等。
事件处理器
“事件处理器”又称为事件消费者或事件接收者,负责订阅事件,监听事件总线上的事件,并处理事件。事件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应用程序或者是一个函数库,比如微服务的API网关、后台任务处理程序、报警程序等。
事件总线
“事件总线”是一个由多个消息代理组成的分布式消息系统,用来传递事件。事件总线通常由消息代理服务器集群组成,每个消息代理都可以向其他的消息代理传递事件,也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事件。 “事件驱动”架构模式通过引入“事件源”,“事件处理器”和“事件总线”三大角色,能够有效地解决微服务架构下的数据流动不一致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异步化、事件驱动化、解耦化,通过事件总线解耦各个服务,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并且能够提供最终一致性的服务。
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也称为中间件或消息组件,是分布式系统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用于解耦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通讯,并通过异步的方式来简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编程模型。它提供了两个功能:第一,提供异步处理机制;第二,按照特定的顺序处理请求。 “消息队列”具有以下特征:
- 异步通信——消息队列提供异步处理机制,允许消费者异步订阅消息,从而避免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同步等待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并发能力。
- 解耦——消息队列提供了异步通信和解耦的能力,可以把消息的发送和接收分离开来,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 削峰——消息队列能够实时的处理请求,消除请求的峰值,防止因为请求过多造成系统拥塞,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 可靠性——消息队列采用主从复制的结构,保证消息的可靠性传输,即使消息队列中的某台服务器发生故障,仍然可以从另一台备份服务器上获取数据,确保了消息的不丢失。
3.基本概念术语说明
概念术语
- 事件源:事件源又称为事件生成者或事件产生者,是指产生事件的源头,可以是一个应用程序或硬件设备。
- 事件处理器:事件处理器又称为事件消费者或事件接收者,是指接收、处理事件的程序或进程。
- 事件总线:事件总线是由一系列消息代理组成的分布式消息系统,负责管理所有事件源与事件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接受并转发来自事件源的事件。
- 消息:消息是指事件的载体,由事件源生成后通过事件总线传送给事件处理器。
- 消息队列:消息队列是一种支持跨服务边界的异步通信机制,用于解决微服务架构下的数据流动不一致问题。
- 消息通道:消息通道是消息队列的一种实现方式,它利用底层通信协议将消息保存在队列中,提供高效、可靠的消息发送和接收功能。
- 生产者:生产者是指消息的创建者,它是指事件源的一种类型,它负责产生消息并将它们放入消息队列中。
- 消费者:消费者是指接收消息并处理消息的程序或进程,它是指事件处理器的一种类型。
- 队列:队列是消息队列中用来存储消息的容器。
- 主题:主题是消息队列中用来标识消息分类的名称。
- 订阅:订阅是指消费者订阅主题并接收特定类型的消息的过程。
技术术语
- 异步通信:异步通信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不需要直接交换数据,只需协商好共同协议,生产者发送消息后立即返回,消费者接收到消息后再处理即可。
- 消费者消费失败:消费者消费失败是指消费者处理消息时发生错误,导致该消息被放回队列,供其它消费者继续消费。
- 消息持久化:消息持久化是指消息队列存储消息的一种策略,当消费者消费成功后,消息就应该被持久化保存,以便后续处理。
- 轮询消费:轮询消费是指消费者每隔一段时间从队列中取出消息进行消费。
- 阻塞消费:阻塞消费是指消费者一直等到队列中有消息才去消费。
- 先入先出队列:先入先出队列又称为FIFO队列,它是指消息先进入队列,后退出队列。
- 扇出法:扇出法是消息队列采用的分发策略,它将一个队列中的消息平均分给多个消费者,每个消费者只处理自己分到的消息。
- 轮询算法:轮询算法是消息队列采用的分发策略,它将所有消息轮流分配给消费者,每个消费者获得按顺序的消息。
- 发布/订阅模式:发布/订阅模式是消息队列采用的分发策略,发布者只管发送消息,而不管谁来接收,消费者只管订阅主题并接收消息。
- AMQP协议:AMQP协议是AMPQ消息代理的一种实现协议,它定义了如何交换、路由、绑定和管理消息。
- 主题路由:主题路由是AMQP协议采用的分发策略,它根据消息的主题进行分发。
- 消息投递保证:消息投递保证是指消息队列提供的消息可靠投递服务质量,即使消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也能保证消息被消费。
- 事务机制:事务机制是指消息队列提供事务机制,可以对一批消息执行操作,确保要么完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 消费者确认:消费者确认是指消费者向消息队列发送ACK确认消息,表示消费完成,以通知消息队列删除该消息。
4.核心算法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数学公式讲解
生产者与消费者模式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事件总线进行通信。生产者产生事件,通过事件总线发布到消息队列中,消费者则通过消息队列订阅相应的主题并消费事件。发布/订阅模式
生产者向事件总线发送消息,订阅主题的消费者会收到相关的消息。扇出法
生产者将消息均匀分发给多个消费者。轮询算法
生产者将所有消息均匀分发给消费者,消费者轮流处理消息。RabbitMQ与ActiveMQ对比
RabbitMQ与ActiveMQ都是开源的消息队列软件,支持AMQP协议,但RabbitMQ支持更丰富的特性,如主题路由、消息投递保证、事务机制等。 RabbitMQ官方宣称性能更佳、稳定性更好,ActiveMQ官方宣称可靠性更高、管理界面更友好,两者的对比建议是:选择开源协议兼容性更好、对资源消耗低于AMQP的Rabbit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