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扣 - 多数元素】

发布于:2024-03-01 ⋅ 阅读:(43) ⋅ 点赞:(0)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大小为 n 的数组 nums ,返回其中的多数元素。多数元素是指在数组中出现次数 大于 n/2 的元素。

你可以假设数组是非空的,并且给定的数组总是存在多数元素。

示例 1:

输入:nums = [3,2,3]
输出:3

示例 2:

输入:nums = [2,2,1,1,1,2,2]
输出:2

提示:

n == nums.length

1 <= n <= 5 * 10^4

-10^9 <= nums[i] <= 10^9

题解 - Boyer-Moore 投票算法

思路

如果我们把众数记为 +1,把其他数记为 −1,将它们全部加起来,显然和大于 0,从结果本身我们可以看出众数比其他数多。

算法

我们首先给出 Boyer-Moore 算法的详细步骤:

我们维护一个候选众数 candidate 和它出现的次数 count。初始时 candidate 可以为任意值,count 为 0;

我们遍历数组 nums 中的所有元素,对于每个元素 x,在判断 x 之前,如果 count 的值为 0,我们先将 x 的值赋予 candidate,随后我们判断 x

如果 xcandidate 相等,那么计数器 count 的值增加 1;

如果 xcandidate 不等,那么计数器 count 的值减少 1。

在遍历完成后,candidate 即为整个数组的众数。

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例如下面的这个数组:

[7, 7, 5, 7, 5, 1 | 5, 7 | 5, 5, 7, 7 | 7, 7, 7, 7]

在遍历到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以及每个在 | 之后的元素时,candidate 都会因为 count 的值变为 0 而发生改变。最后一次 candidate 的值从 5 变为 7,也就是这个数组中的众数。

Boyer-Moore 算法的正确性较难证明,这里给出一种较为详细的用例子辅助证明的思路,供读者参考:

首先我们根据算法步骤中对 count 的定义,可以发现:在对整个数组进行遍历的过程中,count 的值一定非负。这是因为如果 count 的值为 0,那么在这一轮遍历的开始时刻,我们会将 x 的值赋予 candidate 并在接下来的一步中将 count 的值增加 1。因此 count 的值在遍历的过程中一直保持非负。

那么 count 本身除了计数器之外,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意义呢?我们还是以数组

[7, 7, 5, 7, 5, 1 | 5, 7 | 5, 5, 7, 7 | 7, 7, 7, 7]

作为例子,首先写下它在每一步遍历时 candidatecount 的值:

nums: [7, 7, 5, 7, 5, 1 | 5, 7 | 5, 5, 7, 7 | 7, 7, 7, 7]
candidate: [7, 7, 7, 7, 7, 7| 5, 5 | 5, 5, 5, 5 | 7, 7, 7, 7]
count: [1 2 1 2 1 0 | 1 0 | 1 2 1 0 | 1 2 3 4]
我们再定义一个变量 value,它和真正的众数 maj 绑定。在每一步遍历时,如果当前的数 xmaj 相等,那么 value 的值加 1,否则减 1。value 的实际意义即为:到当前的这一步遍历为止,众数出现的次数比非众数多出了多少次。我们将 value 的值也写在下方:

nums: [7, 7, 5, 7, 5, 1 | 5, 7 | 5, 5, 7, 7 | 7, 7, 7, 7]
value: [1 2 1 2 1 0 | -1 0 | -1 -2 -1 0 | 1 2 3 4]
有没有发现什么?我们将 countvalue 放在一起:

nums: [7, 7, 5, 7, 5, 1 | 5, 7 | 5, 5, 7, 7 | 7, 7, 7, 7]
count: [1 2 1 2 1 0 | 1 0 | 1 2 1 0 | 1 2 3 4]
value: [1 2 1 2 1 0 | -1 0 | -1 -2 -1 0 | 1 2 3 4]
发现在每一步遍历中,countvalue 要么相等,要么互为相反数!并且在候选众数 candidate 就是 maj 时,它们相等,candidate 是其它的数时,它们互为相反数!

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妙的性质呢?这并不难证明:我们将候选众数 candidate 保持不变的连续的遍历称为「一段」。在同一段中,count 的值是根据 candidate == x 的判断进行加减的。那么如果 candidate 恰好为 maj,那么在这一段中,countvalue 的变化是同步的;如果 candidate 不为 maj,那么在这一段中 countvalue 的变化是相反的。因此就有了这样一个奇妙的性质。

这样以来,由于:

我们证明了 count 的值一直为非负,在最后一步遍历结束后也是如此;

由于 value 的值与真正的众数 maj 绑定,并且它表示「众数出现的次数比非众数多出了多少次」,那么在最后一步遍历结束后,value 的值为正数;

在最后一步遍历结束后,count 非负,value 为正数,所以它们不可能互为相反数,只可能相等,即 count == value。因此在最后「一段」中,countvalue 的变化是同步的,也就是说,candidate 中存储的候选众数就是真正的众数 maj

代码

int majorityElement(int* nums, int numsSize) {
    int candidate = nums[0];  // Initialize candidate to the first element in the array
    int count = 0;      // Initialize count to zero

    for (size_t i = 0; i < numsSize; i++) {
        if (nums[i] == candidate)  // If the current element is equal to the candidate
            count++;         // Increment the count
        else
            count--;         // Otherwise, decrement the count

        if (count <= 0) {    // If count becomes zero or negative
            candidate = nums[i+1]; // Update the candidate to the next element
        }
    }

    return candidate;  // Return the majority element
}

作者:力扣官方题解
链接:https://leetcode.cn/problems/majority-element/solutions/146074/duo-shu-yuan-su-by-leetcode-solution/
来源:力扣(LeetCod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含有隐藏内容,请 开通VIP 后查看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