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ocker run命令中的参数
- -d:让容器后台运行
- --name :给容器命名
- -e:环境变量(很多)
- -p:宿主机端口映射到容器内端口
- 镜像名称结果:Repository(镜像名):TAG(版本号)
2.Docker最常见的命令就是操作镜像,容器的命令
3.vi ~/.bashrc 编辑取别名 编辑完后 source /root/.bashrc
4.数据卷
- docker volume create 创建数据卷
- docker volume ls 查看所有的数据卷
- docker volume rm 删除指定的数据卷
- docker volume inspect 查看某个数据卷的详情
- docker volume prune 清除数据卷
- docker run命令 使用-v 数据卷:容器内目录 可以完成数据卷挂载 在容器创建的时候去挂载 当创建容器时,如果挂宅了数据卷不存在,会自动创建数据卷
5.mysql容器的数据挂载
- 查看mysql容器,判断是否有数据卷挂载 docker inspect mysql
- 基于宿主机目录实现mysql数据目录,配置文件,初始化脚本的挂载(查阅mysql官方镜像文档)
- 挂载/root/mysql/data 到容器内的/var/lib/mysql目录
- 挂载/root/mysql/init到容器内的/docker-entrepoint-initdb.d目录
- 挂载/root/mysql/conf到容器的/etc/mysql/conf.d目录
- 在执行docker run命令时,使用-v 本地目录:容器内目录可以完成本地目录挂载 本地目录必须以/或./开头
6.镜像:包含了应用程序,程序运行的系统函数库,运行配置等文件的文件包,构建镜像的过程其实就是把上述文件打包的过程。 准备好的tar包,变成自己的镜像,docker load -i 镜像包的名字
7.加入自定义网络的容器才可以通过容器名互相访问(重启后ip地址可能发生变化)
- docker network create 创建一个网络
- docker network ls 查看所有网络
- docker network rm 删除指定网络
- docker network prune 清除未使用的网络
- docker network connect 使指定容器连接加入某网络
- docker network disconnect 使指定容器连接离开某网络
- docker network inspect 查看网络详细信息
8.启动容器的时候 在后面加上--network 网络名 容器名 就可以在启动的时候加入网络 然而就不会再加入默认的了
9.docker pull [options]NAME[:TAG] 通过此命令可以docker远程仓库拉取镜像到本地 name是拉取镜像的名称,TAG表示的是可选的,如果不选表面是latest,如果选择表面是指定版本的,option是拉去的一些参数
10.docker images [options] [REPOSITORY[:TAG]] option是选项后面是指定镜像的名称,
11.docker run[options]IMAGE[:TAG][COMMAND][ARG..] image是镜像的名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