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高教社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C 题参考论文
目录
4. 孕周在 10-25 周内检测有效,超出此范围数据剔除;
2025国赛数学建模竞赛C题完整参考论文(含模型和代码)
NIPT 的时点选择与胎儿的异常判定
2025国赛数学建模C题助攻资料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p6PnFolXsNmNg9dq0liAw?pwd=2528
https://pan.baidu.com/s/1Np6PnFolXsNmNg9dq0liAw?pwd=2528 提取码: 2528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摘要
针对无创产前检测(NIPT)中胎儿染色体浓度分析、检测时点优化及异常判定问题,本文通过数据预处理、统计建模、机器学习等方法,系统解决四大核心问题。问题 1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量化 Y 染色体浓度与孕周、BMI 的关系,相关性分析显示孕周与浓度呈正相关(
),BMI 呈负相关(
),模型显著性检验
(
);问题 2 基于K-means 聚类对 BMI 分组(4 组:[20,27)、[27,33)、[33,39)、[39,+∞)),结合风险函数(12 周内风险 = 1,13-27 周 = 5,28 周后 = 10)确定每组最佳时点,平均风险降低 32%;问题 3 引入身高、年龄等变量,构建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测达标时间(
),分组后最佳时点的风险标准差减少 25%;问题 4 以女胎染色体非整倍体为目标,建立逻辑回归分类模型,特征包含 13/18/21/X 染色体 Z 值及 GC 含量,模型准确率达 92.3%,召回率 89.7%。本文所有模型均通过 Matlab 实现,代码及数据预处理结果见附录,可为临床 NIPT 检测提供量化依据。
关键词:NIPT;多元回归;K-means 聚类;随机森林;逻辑回归;风险优化;Matlab
2025国赛数学建模C题助攻资料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p6PnFolXsNmNg9dq0liAw?pwd=2528 https://pan.baidu.com/s/1Np6PnFolXsNmNg9dq0liAw?pwd=2528 提取码: 2528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1 问题重述
NIPT 通过检测母体血液中胎儿游离 DNA 片段,判定染色体异常(21/18/13 号染色体对应三大综合征),准确性依赖胎儿性染色体浓度(男胎 Y≥4%、女胎 X 无异常)。需解决以下问题:
1. 分析男胎 Y 染色体浓度与孕周、BMI 的相关特性,建立关系模型并检验显著性;
2. 对男胎孕妇 BMI 合理分组,确定每组最佳 NIPT 时点(最小化潜在风险),分析检测误差影响;
3. 综合身高、体重、年龄等因素,优化 BMI 分组及最佳时点,分析检测误差;
4. 基于 X 染色体 Z 值、13/18/21 号染色体 Z 值、GC 含量等指标,建立女胎异常判定方法。
2025国赛数学建模C题助攻资料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p6PnFolXsNmNg9dq0liAw?pwd=2528 https://pan.baidu.com/s/1Np6PnFolXsNmNg9dq0liAw?pwd=2528 提取码: 2528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2 问题分析
2.1 问题 1 分析
核心目标是量化 Y 染色体浓度(V 列)与孕周(J 列)、BMI(K 列)的关联。需先筛选男胎数据(U/V 列非空),处理数据噪声(异常值、缺失值),再通过相关性分析判断变量间趋势,最后构建回归模型并验证显著性。关键逻辑:孕周增加→胎儿游离 DNA 释放增多→Y 浓度升高;BMI 增加→母体血液总量增加→Y 浓度稀释→达标时间延迟。
2.2 问题 2 分析
核心是BMI 分组 + 最佳时点选择,需满足 “达标(Y≥4%)+ 风险最小”。风险与检测时间强相关(12 周内低风险,13-27 周高风险,28 周后极高风险),故需先计算每个样本的 “达标时间”(首次 Y≥4% 的孕周),再通过聚类对 BMI 分组,每组选择 “平均达标时间最早且风险最低” 的时点,最后用蒙特卡洛模拟检测误差的影响。
2.3 问题 3 分析
相比问题 2,增加了身高(D)、年龄(C)、IVF(G)等影响因素,需先通过特征重要性分析筛选关键变量,再构建多元预测模型(如随机森林)预测达标时间,后续分组及时点选择逻辑同问题 2,但需纳入多变量交互作用,误差分析需考虑多变量联合误差的影响。
2.4 问题 4 分析
女胎无 Y 染色体,异常判定依赖13/18/21 号染色体非整倍体(AB 列,金标准) ,需将 X 染色体 Z 值(T 列)、13/18/21 号 Z 值(Q/R/S 列)、GC 含量(P/X/Y/Z 列)、读段数(L/O 列)等作为特征,构建分类模型,目标是最大化 “异常胎儿识别率” 与 “正常胎儿准确率”,需通过交叉验证优化模型参数并评估性能。
3 模型假设与符号定义
3.1 模型假设
1. 附件数据中 “孕周(J 列)” 格式为 “周数 + 天数”,转化为小数孕周(如 12 周 3 天 = 12+3/7≈12.43 周);
2. 女胎数据中 AB 列空白表示 “无异常”,U/V 列空白为正常缺失(非数据错误);
3. 检测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其中
(参考临床 NIPT 误差范围);
4. 孕周在 10-25 周内检测有效,超出此范围数据剔除;
GC 含量异常(<40% 或> 60%)的样本需标记为 “测序质量低”,但不直接剔除(纳入问题 4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