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规划
在约束条件下求极值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通常由线性目标函数、线性约束条件、变量非负条件组成(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一般都是非负的)。
快速解题步骤(求交点):
①根据题目条件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②将不等关系特殊化为等式,两两等式联立求交点;
③若交点值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直接代入目标函数求得极值即可:若交点值不满足约束条件,继续计算其他两两等式。(若交点值不满足实际情况,取附近值即可,如小数个人)。
例题
(1)某企业需要采用甲、乙、丙三种原材料生产Ⅰ、Ⅱ两种产品。生产两种产品所需原材料数量、单位产品可获得利润以及企业现有原材料数如下表所示,则公司可以获得的最大利润是 万元。取得最大利润时,原材料 尚有剩余。
产品(吨) | 现有原料 | |||
Ⅰ | Ⅱ | |||
所需资源 | 甲 | 1 | 1 | 4 |
乙 | 4 | 3 | 12 | |
丙 | 1 | 3 | 6 | |
单位利润(万元/吨) | 9 | 12 |
解:设Ⅰ和Ⅱ产品数量为x , y 则有:
x+y<=4 , 4x+3y<=12 , x+3y<=6 ,三式求解得x=2,y=4/3。所以9x+12y=34.
取得最大利润时不满足一式,即原料甲有剩余。
(2)非负变量x和 y,在x≤4,y≤3 和 x+2y<=8 的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 2x+3y 的最大值为 14
蒙特卡罗方法
使用随机数来解决计算问题。不断抽样,逐渐逼近,采样越多,越近似最优解。
扇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扇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
=
现往正方形内随机打点,在扇形内点的概率=扇形面积/正方形面积=,即可求得π=概率*4。
例题
为近似计算XYZ三维空间内由三个圆柱x2+y2<=1,y2+z2<=1,x2+z2<=1相交部分V的体积,以下四种方案中, D 最容易理解,最容易编程实现。
A.在z=0平面中的圆上x2+y2≤1,近似计算二重积分
B.画出V的形状,将其分解成多个简单形状,分别计算体积后,再求和
C.将V看作多个区域的交集,利用有关并集、差集的体积计算交集体积
D.V位于某正立方体M内,利用M内均匀分布的随机点落在V中的比例进行计算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近似的、简化的、易于求解的抽象描述。通过抽象和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数学建模过程
(1)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2)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3)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字工具来刻画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只要能够把问题描述清楚,尽量使用简单的数字工具。
(4)模型求解: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估计)。
(5)模型分析: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如敏感性分析:测试模型对参数变化的敏感性。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分析计算结果对参数变化的反应程度。
(6)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摸过程。
(7)模型应用:将模型应用于新的数据集或场景中,以进行预测或决策支持。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往往都是近似的,常带有多个参数,而参数会随环境因素而变化。根据数学模型求出最优解或满意解后,还需要进行灵敏性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分析计算结果对参数变化的反应程度。如果对于参数的微小变化引发计算结果的很大变化,那么这种计算结果并不可靠,并且不可信。
数学建模方法
直接分析法:根据对问题直接的内在的认识,直接构造出模型。
类比法:根据之前类似的模型构造出一个新的模型。
数据分析法:通过实验获得与问题相关的大量数据,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建模
构想法: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给出逻辑上合理的方法和描述,而后用现有的方法来建模,不断地完善。
数学建模原则
- 需要在简单性和准确性之间求得平衡
- 对同一问题可以建立多种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也常带有一些可变的参数。选用哪个模型,或选择什么样的参数,这需要反复多次试验,根据求解失败的教训或用户的反馈意见逐步对模型进行修正或改进,逐步完善模型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以解决最优化问题的算法策略。
例题
用一辆载重为10吨的卡车装运某仓库中的货物(不用考虑装车时货物的大小),这些货物单件的重量和运输利润见下表。适当选择装运一些货物各若干件,就能获得最大总利润 538 元。
货物 | A | B | C |
D | E | F |
每件重量/吨 | 1 | 2 | 3 | 4 | 5 | 6 |
每件运输利润/元 | 53 | 104 | 156 | 216 | 265 | 318 |
决策论
决策论是研究为了达到预期目的,从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如何选取最好或满意方案的学科。
决策的六个要素:
决策者、可供选择的方案(包括行动、策略)、衡量选择方案的准则(目的、目标、正确性等)、事件(被决策的对象)、每一事件的发生将会产生的某种结果、决策者的价值观。
决策论的分类
确定型决策:决策环境是确定的,结果也是确定的。
风险决策:决策环境是不确定的,但是结果发生的概率是一致的。
不确定型决策:决策环境不确定,且结果也不确定,完全凭主观意识来决定
不确定型决策的五种方案
- 乐观主义准则,大中取大max(max),先取每个方案最大的收益,再取所有最大收益中最大的那个;
- 悲观主义准则,小中取大max(min),先取每个方案最小的收益,再取所有最小收益中最大的那个;
- 折中主义准则,设定折中系数a,用每个方案的最大收益*a+最小收益*(1-a),选择每个方案中计算结果最大的那个,可知,a=1时为乐观主义,a=0时为悲观主义:
- 等可能性准则,设定每个可能结果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这样就知道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即将不确定型的问题转换为了风险决策问题;
- 后悔值准则,最小最大后悔值min(max),计算各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后悔值=各个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最大收益-该情况下该方案的收益),找出各个方案的最大后悔值,再从这些最大后悔值中选出最小值,这个最小值对应的策略就是选择的策略。
例:如下,某公司根据下一年度宏观经济的增长趋势预测决定投资策略,各状态收益表如下:
预计收益/百万元 | 经济趋势预测 | |||
不景气 | 不变 | 景气 | ||
投资策略 | 积极 | 50 | 150 | 500 |
稳健 | 150 | 200 | 300 | |
保守 | 400 | 250 | 200 |
乐观主义准则:表中积极方案的最大收益是500,稳健方案的最大收益是300,保守方案的最大收益是400,三者的最大值是500,因此选择其对应的积极投资方案。
悲观主义准则:表中积极方案的最小收益是50,稳健方案的最小收益是150,保守方案的最小收益是200,三者的最大值是200,因此选择其对应的保守投资方案。
后悔值准则: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出后悔值矩阵如下:
预计收益/百万元 | 经济趋势预测 | |||
不景气 | 不变 | 景气 | ||
投资策略 | 积极 | 350 | 100 | 0 |
稳健 | 250 | 50 | 200 | |
保守 | 0 | 0 | 300 |
积极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为350,稳健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为250,保守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为300,三者中的最小值为250,因此选择其对应的稳健投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