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分区工具
fdisk分区
通式:fdisk 磁盘名
新建时的选项
m:打印出菜单
p:打印出当前分区表
n:新建一个分区
d :删除一个分区
t :改变分区的属性,系统ID
w: 保存
q :不保存退出
lsblk查看磁盘信息
sda,sdb,sdc,sdd都是完整的磁盘,它们下面的分项则是它们的分区
如何给系统添加磁盘
1.右击虚拟机,点击设置选项
2.点击添加
3.选中硬盘,点击下一步
4.默认推荐,继续下一步
5.继续下一步
6.还是默认下一步,注意磁盘大小,根据自身需求填
7.浏览你创建虚拟机时的光驱位置,然后点击完成
8.此时看到我们已经添加好了磁盘,点击右下方的确认
到此我们已经添加好磁盘,磁盘容量为20G,有两种方法可以将新添加的磁盘显示在shell中,因为此时我们虚拟机中时查看不到新添加的磁盘的
1.重启虚拟机
2.输入命令:
[root@localhost ~]#echo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0/scan
[root@localhost ~]#echo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1/scan
[root@localhost ~]#echo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2/scan
注意要连续输入3次才会显示
输入命令时需要注意host/host0/scan的顺序,依次是0.1.2
建立扩展分区
什么是扩展分区
扩展分区是硬盘磁盘分区的一种。MBR下的硬盘分区有三种,主磁盘分区、扩展磁盘分区、逻辑分区。
我们将新建的sdf磁盘进行分区
fdisk /dev/sdf
n:新建
e:扩展分区
这里的分区号和起始扇区都是默认值,直接回车就好
扇区容量+10G
p:打印磁盘信息,看一下是否新建成功
什么是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是硬盘上一块连续的区域,不同之处在于,每个主分区只能分成一个驱动器,每个主分区都有各自独立的引导块,可以用fdisk设定为启动区。一个硬盘上最多可以有4个主分区,而扩展分区上可以划分出多个逻辑驱动器。这些逻辑驱动器没有独立的引导块,不能用fdisk设定为启动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都是dos分区。
继续新建n,接下来我们要建逻辑分区
L:逻辑分区
起始扇区继续默认(回车)
容量+5G(根据剩余磁盘空间决定)
p:打印看一下是否成功
/dev/sdf5 为逻辑分区,sdf1.2.3.4都为扩展分区,从sdf5开始则为逻辑分区
w:保存退出
格式化磁盘
将新建的分区格式化
mkfs.xfs/dev/sdf5:格式化新建的逻辑分区
最后将新建的磁盘挂载到opt或者mnt下
分区优点
1:便于管理
2:优化读写功能
分区缺点
1:不够灵活
2:没有备份冗余功能
挂载和永久挂载
mount 挂载
通式:mount 设备名 目的位置
例:将/dev/sdf5 挂载到 /mnt下
挂载规则
一个挂载点同一时间只能挂载一个设备
一个挂载点同一时间挂载了多个设备,只能看到最后一个设备的数据,其它设备
数据将被隐藏
一个设备可以同时挂载到多个挂载点
通常挂载点一般是已存在空的目录
永久挂载
先查看需要挂载设备的UUID
然后需要将要挂载的文件写入 /etc/fstab
在/etc/fstab 文件中,每一行记录对应一个分区或设备的挂载配置信息,这些信息从左到右包括六个字段(使用空格或制表符分隔),各部分的含义如下所述。
/dev/sdb1 /mnt xfs defaults 0 0
第 1 字段:设备名或设备卷标名。
第 2 字段:文件系统的挂载点目录的位置。
第 3 字段:文件系统类型,如 XFS、Swap 等。
第 4 字段:挂载参数,即mount 命令“-o”选项后可使用的参数。例如,defaults、rw、ro、noexec 分别表示默认参数、可写、只读、禁用执行程序。
第 5 字段:表示文件系统是否需要 dump 备份(dump 是一个备份工具)。一般设为 1时表示需要,设为 0 时将被 dump 忽略
第 6 字段:该数字决定在系统启动时进行磁盘检查的顺序。0 表示不进行检查,1 表示优先检查,2 表示其次检查。根分区应设为 1,其他分区设为 2。
通过在/etc/fstab 文件中添加相应的挂载配置,可以实现开机后自动挂载指定的分区。例如,执行以下操作将添加自动挂载分区/dev/sdb1 的配置记录
将新建的sdf5 挂载到/opt 文件格式xfs 默认参数defaults 0 表示不进行检查
wq保存退出
mount -a :自动挂载所有支持自动挂载的设备(定义在了/etc/fstab文件中,且挂载选项中有auto功能
删除挂载
通式:umount 设备名|挂载点